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平迁

平迁

官员升迁的方式之一。汉制,因积功久次而升迁者称为平迁。如儿宽为掌故, 功次补当阳长; 冯逡为美阳令, 功次, 迁长乐屯卫司马。自晋以后,主要官职均为士族所把持,选举除授均以门资谱牒为依据,凡属士族,均可依流平进,随牒迁转,称为平迁。如《晋书·王衍传》记王衍为尚书令,被虏时答石勒之问说:“吾随牒推移, 以至于此。”又《南史·王骞传》记王骞尝从容对诸子说:“吾家本素族, 自可依流平进,不须苟求也。”后世凡不问治绩只凭年劳的除授,均属于平迁。

猜你喜欢

  • 平虏中郎将

    官名。三国魏文帝黄初(220—226)中置。《三国志·李通传》载魏文帝诏书: “以(李)基为奉义中郎将,(李)绪平虏中郎将。”洪饴孙《三国职官表》作四品。官名,三国魏曹丕置。《三国志·魏书·李通传》:

  • 障候

    官名,汉置,掌巡防守候障塞。《汉书·孙宝传》:“上乃顺指下宝狱,尚书仆射唐林争之,上以林朋党比周,左迁敦煌鱼泽障候。”

  • 未央厩狱

    诏狱名。西汉武帝时置,属太仆、光禄勋。主治大厩、三署郎。东汉废。

  • 令丞

    官名合称,即令和丞,正为令,副为丞。在朝中,太常属官有太史令丞、太祝令丞、太宰令丞,卫尉属官有公车司马令丞、南宫卫士令丞、北宫卫士令丞,太仆属官有考工令丞、车府令丞等,见《后汉书·百官二》。在地方,大

  • 中军将

    官名。又称“元帅”。春秋时晋国置。晋国军制分上、中、下三军,中军为全军中枢,设中军将,统帅全军。兼掌国政。上卿爵。《史记·齐太公世家》: “晋使郤克以车八百乘为中军将, 士燮将上军,栾书将下军,以救鲁

  • 阐教

    历见“左阐教”。“右阐教”

  • 东宫领直

    官名。南朝梁置,韦粲曾任此职。

  • 平戎将军

    官名。三国吴置。《三国志·步骘传》:“由是加拜(征南中郎将步骘)平戎将军,封广信侯。”杂号将军名,凡将军皆掌帅兵征伐。三国时吴置。《三国志·吴书·步骘传》:“骘因承制遣使宣恩抚纳,于是加拜平戎将军,封

  • ① 国都及郡县等地方官署所在地。如郡治、县治。天子所都亦称治。②官制用语。即以它官行使某官职权,多以较高官职来管理较低官职事务,或有同级官员兼治的。北朝较多见。

  • 都大夫

    官名。战国齐置。掌都邑行政的长官。《孙膑兵法·擒庞涓》: “孙子曰: ‘都大夫孰为不识事? ’“张震泽校理: “战国时各国多行郡县制”,“齐国不设郡,其县邑仍用旧称为都,其长官称都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