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护法军政府

护法军政府

护法运动时期国会非常会议选举产生的军政府。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七月,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解散国会,提出拥护约法、恢复国会的主张,率驻沪海军到广东。一部份议员离京南下,拥护孙中山护法。八月,南下议员在广州召开国会,因不足法定人数,称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军政府。八月三十日通过《军政府组织大纲》,次日公布。依照这个大纲的规定,军政府设大元帅一人,元帅二人,均由国会选举,任期无具体规定。军政府设外交、内务、财政、陆军、海军、交通六部,各部设总长一人,由国会分别选出,咨请大元帅特任。但当总长缺位尚未选出之前,大元帅得先任命署理。军政府设都督若干人。以各省都督赞助军政府者任之;凡有举全省兵力,宣布与非法政府断绝关系者,亦得任军政府都督。次年五月十日修正通过《军政府组织大纲》,改大元帅独任制为总裁合议制。军政府设总裁会议,由总裁组成。总裁由国会选举,人数并无具体规定。军政府设置政务院,由政务员组成,政务院长和各部总长均为政务员。政务院长由国会选举,经总裁会议任命;政务员辅助总裁对国会负责。凡用军政府名义发出的政务性文告,由总裁连署,并经政务员副署。政务员和总裁意见不同时,得开联席会议决定。联席会议以总裁、政务员和各省军代表会同举行。政务院设置参事会,由各省省议会选出参事二人经总裁会议任命组成;无省议会的地区,由当地的法定机关选举。军政府的军事机关除政务院所辖军事行政机关外,还有军事委员会和参谋部等。五月的军政府改制是桂系军阀唆使政学系劫持非常国会排挤孙中山的行动,孙中山被迫赴沪。后桂系军阀向北洋军阀靠拢,将军政府撤销。

猜你喜欢

  • 文散官

    官名合称。隋始置。散官初无文武之分。隋、唐时指不带职事的文官,授此以酬勤劳。隋有上柱国、柱国、特进、左右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朝议大夫、朝散大夫、自从一品至正四品、称散实官,加文武官之

  • 同知兴中府事

    官名。辽置,为兴中府的副长官,位在知兴中府事下。见《辽史·百官志四·兴中府》。

  • 词林

    宋以来翰林院之通称。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 九月,仁宗飞白书“词林”二字以赐翰林院,故有是名。明朝洪武初年于皇城内建翰林院,亦扁其额曰“词林”。指翰林。《玉海·康定赐翰林飞白书》:“王洙为学士,仁

  • 右藏令

    官名。西晋少府属官,东晋省。南朝梁、陈皆置,隶太府卿,梁为流外三品勋位。北齐为太府寺右藏署长官。隋朝沿置,有二员,从八品上,炀帝大业三年(607)升从六品。唐朝置二员,正八品上,掌内库金玉、珠宝、铜铁

  • 邺中黄左右藏丞

    官名。晋少府所属有中黄藏与左右藏三个库藏,邺城也有中藏与左右藏三个库藏,各设丞一人以管理之。

  • 秘书奏事中散

    官名。北魏置。《魏书·李孝伯传》“(自中散)迁秘书奏事中散,转侍郎、光禄大夫。”为任职于秘书省的奏事中散。参见“奏事中散。”

  • 蒙古翰林院

    官署名。设于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秩从二品,专掌蒙古文字诏敕文书及译写一切文字。成宗大德五年(1301),升正二品。仁宗皇庆元年(1308),又升为从一品。置承旨、学士等职。下辖蒙古国子监、蒙

  • 十壮将军

    壮武、壮勇、壮烈、壮猛、壮锐、壮盛、壮毅、壮志、壮意、壮力等十号将军的合称。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置,定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十九班。陈沿置,唯改壮盛为壮威将军,拟六品,比秩千石。十位带“壮”字的杂

  • 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使

    官名。参见 “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司”。

  • 稽查官

    官名。清末新陆军职官。光绪三十年(1904)定新陆军营制,始置。每军一人,正五品,正军校充,奏补。掌管带马弁护兵。唯平时不编军,故不常置。军中佐官名。清末新军在军一级设置,掌稽查军中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