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教习

教习

官名。① 明朝掌教翰林院庶吉士的官员。初无定制,宣德五年(1430)始以翰林学士充任。正统十三年(1448)定由内阁于翰林院学士及詹事府坊局官中择资望高深者一二人,请旨充任。万历(1573—1620)以后,专以吏、礼二部侍郎二人掌之。②清朝负责教学的官员。八旗官学、宗学、觉罗学,景山官学,咸安官学均设,员额不等。分满教习、汉教习、骑射教习。分掌教授满、汉文及骑射事。又太医院教习厅亦设二人,负责传授医术,培养医官人才。


学官名,明代始设此官,掌课试之事。《明史·职官二·翰林院》:“宣德五年始命学士教习。万历以后,掌教习者,专以吏、礼二部侍郎二人。”清沿明制,翰林院设庶常馆教习,以满汉大臣各一人充当,侍读侍讲司训课,是为大教习;侍读侍讲以下的分司训课,各为小教习。尚书房,各官学也设教习。《清史稿·职官二·翰林院》:“吏部疏请简用大臣二人领教习事。初以内院学士为之,侍读等官亦间有与者。后令掌院兼其职。康熙六年,始以工部尚书陈元龙领之,自是尚书、侍郎、内阁学士并得充之,是为大教习。其小教习由掌院选派,始于康熙三十三年。雍正间停止,高宗复旧制。”参看《历代职官表·第十九表》。

猜你喜欢

  • 神仓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地官·廪人》郑玄注:“大祭祀之谷,籍田之收,藏于神仓者也。”北周采取其意置神仓中士,正二命; 神仓下士,正一命。属地官府司仓中大夫。

  • 脚色

    文书名。宋朝士人上于主管官府的简历。初入仕者须陈述籍贯、户主、三代名衔、家中人口及年龄、本人出身及履历。如注授、改官,则并须说明举主及本人有无过犯。徽宗时,又须说明不在元祐党籍。南宋高宗时,须说明不是

  • 良酝署

    官署名。隋朝光禄寺置,有令二员、丞四员,又有掌酝五十员,文帝开皇三年(583)改隶司农寺,十二年复隶光禄寺。唐朝沿置,有令二员、丞二员,掌供五斋、三酒; 凡享太庙,则供郁鬯以实六弊; 进御,则供春暴、

  • 军司马旅下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军司马中大夫属官,正一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职掌参见“军司马上士”。

  • 典金衙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主铸印与制金银器饰。

  • 五威中城将军

    将军名号。新莽始建国元年(后9)置,主十二城门,以策命说符侯崔发任之。将军名号,西汉末年王莽置,掌十二城门。《汉书·王莽传》:“置五威司命,中城四关将军。司命司上公以下,中城主十二城门。”“命说符侯崔

  • 喇嘛官

    官类名。清代西藏除唐古特官之外,尚有喇嘛官。前藏有济仲喇嘛,供职于商上及噶厦;后藏有岁琫喇嘛、森本喇嘛,亦供职于商上(名为商卓特巴),其选用均须会同驻藏大臣。后藏并有管茶叶、管柴草等嘛嘛,则由班禅自行

  • 淮西江北道肃政廉访司

    官署名。元朝地方监察官,由提刑按察司改立,为内八道监司之一,直隶御史台。参见“肃政廉访司”。

  • 江苏司郎中

    即“江苏清吏司郎中”。

  • 西京路兵马都部署司

    官署名。金朝地方统军机构。设于大同府。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改西京路兵马都总管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