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板土千总
明清云南土司名。明万历(1573—1620)初年,保山县平戛土舍蒋思孝随军征缅有功,钦授勐板千夫长,世职。乾隆年间(1736—1795),沦于缅。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英勘界,收复勐板部分地区,清政府为形势需要,仍设土职,遂以蒋思孝八世孙原勐板土官蒋金龙为土千总,世守勐板。今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县。
明清云南土司名。明万历(1573—1620)初年,保山县平戛土舍蒋思孝随军征缅有功,钦授勐板千夫长,世职。乾隆年间(1736—1795),沦于缅。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英勘界,收复勐板部分地区,清政府为形势需要,仍设土职,遂以蒋思孝八世孙原勐板土官蒋金龙为土千总,世守勐板。今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县。
1477—1554明代白族学者和诗人。字从龙,号弘山,别号九龙真逸。云南大理喜洲人。本姓董,自其父改姓杨。自幼嗜书,力学不断,弘治十四年(1501),中云贵乡试解元。正德十二年(1517),登进士,选
旧时部分壮族婚俗。亦称火把婚。流行于广西凌云县城及其附近。平民婚娶,白天不能举行婚礼,必须等到深夜,方能点着火把将新娘送到新郎家举行婚礼。相传此俗起于岑氏土司统治时代,土官规定土民婚前要将新娘送到土官
贵州彝族土司。亦称“水西宣慰司”。明洪武初置,治今贵阳市城南。初属四川,永乐十一年(1413)改隶贵州。辖境约当今贵州省西北部,息烽、修文以西,普定以北,水城以东,大方以南,乌江上游鸭池河以西地区。史
契丹皇族祭俗。除夕时,使者及夷离毕奉敕率执事郎君至皇帝殿前,于炉内撒盐及羊膏,以助火势,巫及大巫依次祝祷火神,皇帝面火而拜。初期,为皇帝躬身亲拜,至辽代后期辽道宗时,始命夷离毕代拜。
蒙古语译音,其意为用布制作的小人,是儿童的玩具。起源于萨满教的偶像崇拜。玩具以白布制作,塞羊毛或棉花等物,然后画出眉、眼、鼻、口,并用黑线绣出各种发式,穿着蒙古袍,用不同脸谱和服饰可做成不同人物。玩时
州名。西魏置。治所在上县(今陕西绥德县)。隋改雕阴郡,唐复置,多次移治,曾改为上郡。隶夏州定难军,五代后党项据其地,宋时与西夏多次争夺,相继据其地。宋熙宁三年(1070)废为绥德城,隶延州,元符二年(
西藏解放后门隅地区行政区划之一。位于西藏山南地区东南部、门隅的北端。区人民政府驻麻玛村。1959年8月以贤勒、贡日、色目、吉巴四措的绝大部分地区和原属哲古宗(即今措美县)的让村一并改设区。为错那县下辖
1655—1741清朝大臣。字善长。满洲正白旗人。舒穆禄氏。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由庶吉士散馆,改户部主事。二十二年(1683),充日讲起居注官,迁侍讲。二十六年,因与德格勒互相标榜,被劾,籍入
即“前锋兵”(1743页)。
见“始波罗”(15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