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南室韦

南室韦

唐代以前室韦5部之一。北齐时(一说隋代)室韦分为5部,是为其一。因地处室韦诸部之南而得名。《北史》等称其居“贷勃、欠对二山”,约分布今嫩江西岸支流雅鲁河以北,东至嫩江,西到大兴安岭东麓(一说隋时可能已达呼伦池及额尔古纳河流域),与北室韦在嫩江上游相接(一说在呼伦湖至扎赉特旗一带地,或说在今哈拉哈河流域)。其地下湿,多草木,饶禽兽,又多蚊蚋,故夏有“巢居”之俗。在5部中发展最快,已有原始农业,知用牛车代步、以皮为舟、造酒。隋以后分裂为众多部(有载为25部),每部首领称“余莫弗瞒咄”,其死“子弟”继,嗣绝才择“贤豪”而立。唐代的和解部、塞曷支部、黄头室韦等,即其分解后出现之部名。见“室韦” (1748页)。

猜你喜欢

  • 比拉勒·艾则孜

    1920—1945民国时期新疆乌孜别克族诗人。又译波拉勒·艾则孜。新疆伊宁人。1938年开始写作。作品感情真挚,富有思想性,多为歌颂祖国及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英雄儿女。1945年在阿克苏与黎特夫拉·

  • 阿西苏恩

    鄂伦春族女皮袍。鄂伦春语音译。※“苏恩”的一种,旧时鄂伦春族妇女的冬装。流行于大、小兴安岭地区。以长毛或秋季小毛狍皮制作,与男皮袍式样基本相同,但做工较之精细,前后襟不开衩,衣襟长至覆盖脚面。姑娘和青

  • 割牲

    元朝太庙大祭时的一种礼俗。又称“割奠”。祭祀时,例由蒙古博儿赤(司厨)跪割牲肉,置于太仆卿奉侍朱漆供盘之上,酹以马乳,同时巫祝以蒙古语奉告神灵。礼毕,以割奠之余抛撒于南棂星门外。凡遇大祭,必行割奠之礼

  • 帝师癹思八行状

    元代癹思八生平事迹专文。至元十七年(1280),帝师八思巴圆寂后,翰林学士王磐奉敕撰。癹思八即元代乌思藏高僧八思巴·洛卓坚藏(1235—1280)之异译。文中首录元世祖忽必烈尊赐封号全称:“皇天之下一

  • 和通

    见“花当”(997页)。

  • 学冈

    见“藏币”(2567页)。

  • 宋葛

    即“完颜永功”(1150页)。

  • 孝和庄宪皇帝

    见“耶律阮”(1301页)。

  • 安陵

    ①西夏毅宗李凉祚墓号。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西约4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西夏皇陵内。 ②金陵墓名。天会十四年(1136),熙宗追谥完颜石鲁为成襄皇帝,庙号昭祖。皇统四年(1144),号其陵墓曰安陵。

  • 托漠卫

    ①见“塔木卫”(2156页)。 ②见“脱木卫”(20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