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威州

威州

①唐代纳抚※契丹所置州名。初称辽州。李渊建唐不久,武德二年(619),契丹※内稽部附唐,被置是州安顿,为开唐纳契丹建州之先。初置总管府,治燕支城,后侨治营州城内(今辽宁省朝阳)。七年(624),废总管府。唐太宗贞观元年(627),更名威州,隶幽州都督府。为唐建契丹17州之一。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部落联盟首领※李尽忠叛唐,占营州。该州遂徙治良乡之石窟堡。领县1:威化县。据《旧唐书》称,时有729户,4222口。 ②州名。本唐安乐州改置,治所在今宁夏同心县境。宋咸平(988—1003)中入于西夏,作韦州,为西夏韦州监军司驻地,又改祥祐军司。元废,明为宁夏卫韦州千户所。

猜你喜欢

  • 莫来

    即“无恤”(244页)。

  • 布伯

    元朝将领,兵器制造家。回回人。先世西域旭烈(今伊拉克纳杰夫)人。著名兵器制造家亦思马因长子。至元十一年(1274)父卒,袭父职为回炮手总管,继续主持制造回回炮,并率炮队随蒙古军南下作战,屡立功。十八年

  • 射柳

    又作“剒柳”等。辽金元时期契丹、女真、蒙古等族的射箭竞赛活动。源于辽代,《辽史·国语解》:“瑟瑟礼,祈雨射柳之仪,遥辇苏可汗制”。常于行宫或近郊举行,皇帝亦亲莅之,并有专门的大射柳之礼之服。金代,凡重

  • 考郎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五年(1407)正月所设哈兰城卫和正统后所设哈郎卫称作海兰城卫或海兰卫。

  • 满洲大簪

    土默特等蒙古族地区女子的头饰。因自满族传入,故名。清代至民国初,蒙古族女子长到15岁时,开始改变发式,用簪别住头发使成髻。簪一般用骨或金属、玉、石制作。戴簪以示成年,可以婚嫁。

  • 太子河

    即“梁水”(2125页)。

  • 乙斯勃

    见“乙习本”(3页)。

  • 荟福寺

    清代佛寺。俗称东大庙。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大板镇东端。清康熙十四年(1706)康熙帝次女荣宪公主主持兴建。初名巴尔斯(虎)庙,后改今名。有前殿、后殿、东西配殿及后东侧室等。后殿保存最完整,为重檐歇山

  • 农额勒卫

    见“囊哈尔卫”(2585页)。

  • 黄花堆

    见“黄瓜堆”(20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