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求那跋摩

求那跋摩

374—431

南北朝时期佛教译经师。原籍罽宾(克什米尔)。为罽宾王支胤。精通经律。宋元嘉八年(431),应宋文帝之请,经由狮子国(斯里兰卡)、阇婆国(瓜哇),至宋都建康(今南京),住祗洹寺,从事译经。所译经典有《菩萨善戒经》、《四分羯磨》、《优婆塞五戒略论》、《优婆塞二十二戒》等26卷及伊叶波罗《杂阿毗昙心论》13卷中的后3卷,是年冬圆寂。是继昙无谶之后转入大乘律的巨匠。

猜你喜欢

  • 贵霜

    西域古国名。见《后汉书·西域传》。大月氏西迁大夏后百余年,其贵霜翎侯丘就却灭其余四翎侯,自立为王,国号贵霜。并征服安息、高附、濮达、罽宾、天竺等国。此中亚古国约兴起于公元1世纪上半叶。约2世纪初叶,迦

  • 贡噶仁青事件

    明代西藏地区噶举派与格鲁派间之斗争。嘉靖五年(1526),直贡噶举派本勒贡噶仁青率工布和雪卡地区之武装力量,强行抢占在直贡和墨竹地区属于甘丹寺之谿卡(庄园)。十六年(1537),又率众进攻甘丹寺,遭到

  • 秋捺钵

    见“捺钵”(2037页)。

  • 王嫱

    即“王昭君”(209页)。

  • 悉编掣逋

    藏语音译,意为“大外相”,《新唐书·吐蕃传》意译为“都护”。吐蕃掌管外事的官员。与《唐蕃会盟碑》中之“纰论伽罗笃波”相当,其地位当在“同平章事”之列。参见“纰论”(1265页)。

  • 纳苏泼

    部分彝族的自称。彝语音译,意为“尚黑色而强大的一支人”。他称墨彝、白彝、彝家、甘彝等。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曲靖地区、昭通地区及文山、红河、大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部分

  • 吐谷浑东迁

    吐谷浑原居今甘肃、青海一带。唐龙朔三年(663),为吐蕃所败,其王诺曷钵率部逃凉州(今甘肃武威),请内徙。咸亨元年(670),唐为援送吐谷浑部还故地,用兵吐蕃,兵败大非川,未遂。青海东部吐谷浑原驻牧地

  • 吴越春秋

    书名。东汉赵晔撰。原书为12卷,宋以后文献只收录10卷,已佚2卷。记述春秋战国时吴、越两国盛衰之事,前5卷叙述吴国自太伯迄夫差;后5卷记越国自无余至勾践。采用编年体记事方法。该书不记山川地理,只叙人物

  • 阿庆

    见“段庆”(1693页)。

  • 四朗多布结

    清代西藏地方官员。藏族。原为前藏四品代本。曾任驻瞻对官员。光绪二十八年(1902),补授噶伦,翌年,因办事乖戾革职。三十二年(1906),噶勒丹池巴罗布藏坚参呈称,其尚袭有乾隆帝赐予其祖先的札萨克台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