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火器营

火器营

清代八旗兵种之一。以习火器的八旗官兵别立为营。 ①内火器营。康熙三十年(1691),京城设立火器营。从八旗满洲、蒙古每佐领下选取鸟枪护军3名、鸟枪马甲4名、炮甲1名,又选取驻京之东北打牲兵丁200余名,合计7395名以编入。先后设总统大臣(无定员)、翼长、营总、鸟枪护军参领、鸟枪护军校等职,以综理营务、管辖兵丁,时称“满洲火器营”。雍正十年(1732),设公署于朝阳门内隆福寺之前。乾隆二十八年(1763),以鸟枪马甲技艺生疏,悉裁其兵3518名,又从满、蒙旗内增补鸟枪护军2,638名(每佐领3名)。三十八年(1773),新建火器营房于西郊长河西岸蓝靛厂之后,随即分拨鸟枪护军官兵往驻,仍留原营者遂称“内火器营”。此内枪营,以演练鸟枪步射、骑射诸技;炮营,以演放子母炮,兼习鸟枪。 ②外火器营,以从城内移出鸟枪护军官兵2600余员名设立,故称,亦称护军营,仍隶总统大臣统辖。所置职官与内营相同。官兵以演习放三枪过二马等技,及跳马、跳驼、相扑等项艺术。每年春末至秋尽,该营官兵分翼轮流以单日开赴昆明湖(北京颐和园内),与※健锐营(双日往)间日交替撑驾战船学习水战,俨然京师水师旗营之一。 ③汉军火器营。八旗汉军骁骑营兵别立鸟枪兵、※炮甲,各自为营,故称。皆隶都统。 ④雍正九至十三年(1731-1735),※内务府三旗亦设鸟枪护军营,以包衣鸟枪兵600名组成。

猜你喜欢

  • 筚篥

    即“觱篥”(2547页)。

  • 西夏文经幢

    西夏文石刻。明弘治十五年(1502)立。石质。由顶盖、幢身、基座组成,平面呈八角形。共两座。一号幢通高263厘米,二号幢通高288厘米。幢身第一面上部刻幢额3个大字“相胜幢”,第一行题款分别记明:明弘

  • 济娃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北部藏族地区寺院“议仓”中专门经商者的称谓。依寺院经营的商业资金多寡决定其人数,由温布或囊佐(议仓主持人)指派富裕、善交际、会做生意者充当。三年一换。寺院交以经营资金,按40%的

  • 卢汉

    1895—1974彝族民主革命者。字永衡,原名邦汉,彝姓吉狄。云南昭通县(今昭通市)人。幼年在昭通县立学堂读书。1911年随表兄龙云参加《保路同志军》魏焕章部。同年10月在四川宜宾参加援川滇军谢汝翼部

  • 长孙肥

    ?—408北魏大臣。代人。鲜卑拔拔氏(后改长孙氏)。代王拓跋什翼犍时,年13,选为内侍。后从拓跋珪投奔独孤及贺兰部,常侍左右。登国(386—396)初,为大将,从征匈奴独孤部刘显及库莫奚、贺兰部,俱有

  • 嘛呢堆

    藏区民间佛教石供之一。原为藏族民众设置的界址及计算里程的标志。在藏区之民居处、道路、码头、山口、林间要道等处多有之。藏民将石块、石板等堆放在一起,往来行人,每每投放一块至数块,积少成多,久成石堆。藏传

  • 毛谷斯

    土家族传统戏曲。又称毛故事。流行于湘鄂川黔四省边界地区。每逢过※“赶年”时,与※摆手祭典活动同时举行。以对白为主,间插合唱或对唱。多在坪坝表演,时有观众参与同声演唱或插科打诨,无固定格式。表演时,演员

  • 马文义

    ?—1871清代撒拉族、回族人民反清起义首领。又名马尕三。巴燕戎格厅昂思多庄(今青海化隆县昂思多乡)人。撒拉族,一说回族。阿訇出身,人称“哈三阿訇”。原为西宁镇总兵马本源部下。咸丰十年(1860),率

  • 波本

    藏语音译,职官名。旧时藏族对地方政府或其他封建领主派往农村催收实物地租者的称呼。

  • 彭万里

    明代湖广保靖州土官。土家族。元末,为保靖州(今湖南保靖县)安抚使。洪武元年(1368),遣子彭德胜奉表贡马及方物于明廷。六年(1373),归附明朝,诏升安抚司为保靖宣慰使司,授宣慰使,领白崖、大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