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彰阿
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孟尔丁氏。世居尼尔吉屯,隶布特哈正白旗。咸丰(1851—1861)时,随多隆阿军作战。同治元年(1862),授总管加副都统衔。次年,为记名副都统,以失约束革职。旋因功复原官,赐号法尔沙泰巴图鲁。十三年(1874),率黑龙江兵500戍乌里雅苏台(今蒙古国札布哈朗特)。
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孟尔丁氏。世居尼尔吉屯,隶布特哈正白旗。咸丰(1851—1861)时,随多隆阿军作战。同治元年(1862),授总管加副都统衔。次年,为记名副都统,以失约束革职。旋因功复原官,赐号法尔沙泰巴图鲁。十三年(1874),率黑龙江兵500戍乌里雅苏台(今蒙古国札布哈朗特)。
夏世祖武烈帝赫连勃勃年号。418—419年,凡2年。
中国古代族名。又称党项,古羌人一支。南北朝末期始活动于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河曲一带。从事游牧业。部落主要有细封、费听、往利、颇超、野辞、房当、米擒、拓跋等8部,以拓跋部为最强。隋末唐初相继率部内属,其地
见“斡兰河卫”(2427页)。
西藏门隅地区对六世达赖罗桑仁钦·仓央嘉措(1683—1706)故居的俗称。藏语音译。仓央嘉措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正月十六日出生在门隅中部夏日措的柏嘎村(一说,乌吉林)。自幼丧父、随母才旺卓玛(
北朝时高昌王。一作子坚。祖籍金城榆中(今兰州榆中县)。高昌王※麹嘉子。北魏正光四年(523),父卒,继为高昌王(一说嘉卒,继位者为麹光,其至531年始为高昌王,建元章和)。时关中战乱,与北魏联系一度中
县名。在青海西宁市北部,湟水上源北川河流域。秦汉之际为匈奴右地。汉武帝时属临羌县。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左右,设长宁县,属西平郡管辖。十六国至隋初为吐谷浑地。唐为吐蕃所据,后归唐,由张议潮统辖。北宋
摩崖名。金大定七年(1167)以女真字刻于摩崖上,追述收国二年(1116)在番儿必罕设立谋克事。因位于吉林省海龙县(今梅河口市)小杨树乡庆云堡村,故又名“海龙女真国书摩崖”、“杨树林女真国书摩崖”等。
清代四川彝族土司名。阿都家支首领,在唐、宋、元、明各代均为落兰部(乌蛮大部落之一)的小酋或头目。清顺治六年(1649),清兵抵四川建昌、凉山,头目结固降附,授阿都正长官司长官。至慕枝任长官,于康熙四十
见“图们江”(1435页)。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娱乐活动之一。维吾尔语音译,意谓“空中转轮”。流行于南疆地区。一般在春秋季节或办婚礼时举行。其法,在场地上竖起一根10余米长的圆木作轴,轴顶装一木轮,轮上装两根横木,各拴上绳索。轴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