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犁
西域古国名。王治蒲犁谷(今新疆塔什库尔干一带)。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650,口5000,兵2000。国王之下设侯、都尉各一人辅政。居民从事游牧,且寄田莎车。宣帝神爵三年(前59)始属西域都护。三国时并于疏勒。南北朝时属哒。唐时并于朱驹波。
西域古国名。王治蒲犁谷(今新疆塔什库尔干一带)。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650,口5000,兵2000。国王之下设侯、都尉各一人辅政。居民从事游牧,且寄田莎车。宣帝神爵三年(前59)始属西域都护。三国时并于疏勒。南北朝时属哒。唐时并于朱驹波。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五等级封号之一,授龟纽镀金银印。至元二十七年(1290),拖雷第八子拨绰孙牙忽都始封。大德十一年(1307),子脱列帖木儿袭封。
?—1407明朝将领。亦译娄多尔辉,汉名柴秉诚。蒙古族。初为阿鲁台部下,居甘肃塞外。永乐三年(1405),受明将宋晟招抚,与另一蒙古将领把都帖木儿(吴允诚)率部众5千余人投明朝,赐姓名,授后军都督佥事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西宁卫。其地在今青海贵德境。永乐六年(1408),首领锁南监藏入朝贡马,赐以钞、币、袭衣等。宣德十年(1435),其地荒歉,西宁卫发官仓给与谷种。后,依明例屡入朝贡马以获取回赐。
元代行政区划名。隶中书省。治所德宁县(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北)。蒙古国建立前,汪古部世居该地。元代汪古部贵族赵王于黑水(今艾不盖河)北岸修建以王府为中心的新城(俗称赵王城),定名静安县,为静安路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南部。牧地东界喀尔喀左翼旗,西界敖汉旗,南界土默特旗,北界翁牛特旗。古鲜卑地。唐属营州都督府,后入于奚。辽、金为兴中府北境。明为蒙古喀尔喀部所据,后自该部析出
见“拂涅部”(1375页)。
藏传佛教寺院。又译丹萨梯寺,简称替寺、梯寺或帖寺。地处西藏山南桑日县境内。系帕主噶举派创始人多吉杰布于1158年兴建,为该派主寺,帕主派首领多为寺主,后朗氏家族又以政治首领兼宗教首领统管该寺。一般政治
藏传佛教各教派寺院领袖人物普遍推行的一种独特的传承制度。10世纪后期,藏传佛教各教派兴起,其寺院领袖人物圆寂后,或依师徒传承,或依叔侄传承,以维护本教派及本寺院之延续。元世祖至元二十年(藏历水羊年,1
即“马步”(156页)。
明代湖广永顺司土官。字丙怀,号衷白。土家族。万历十五年(1587),袭永顺(治今湖南永顺县东南)宣慰使职。二十五年(1597),明廷调永顺司士兵万人援辽东抗女真人。请自备衣粮听调,既而支吾,有要挟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