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赛夏人

赛夏人

居于台湾山地的高山族一支。人口只有1075人(1975年)。分布在今阿里山和五峰山一带,现分属新竹县的五峰乡和苗栗县的南庄乡。村落分两种:一为同一氏族若干户组成;一为几个不同氏族的若干户组成。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名称,即姓。氏族占有一定公有土地,凡属该氏族的成员均有权使用。主要从事旱地农业生产,狩猎活动由同一氏族共同进行。同一氏族的村寨组成一个祭团,共同举行祖灵祭和初播祭。而不同氏族组成的村寨,祖灵祭由各氏族单独举祭,全村人员仅在每年播种前共同举行初播祭,由各氏族长轮流执行司祭权。过去曾流行黥面、穿耳等习俗。

猜你喜欢

  • 明元清系通记

    编年体史书名。因按明代纪年叙述清代世系,故名。孟森撰。16卷(凡2函16册,前编1卷,正编15卷)。采撷《朝鲜李朝实录》等书,增明史所削、清史所讳。将清肇祖猛哥帖木儿以前事迹列入前编,为不纪元之史实;

  • 李流

    248—303西晋末年蜀地流民起义首领。字玄通。先世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賨人,后迁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号巴人。东羌猎将※李慕第四子,※李特之弟。少好学,善骑射,被晋东羌校尉何攀举为东羌

  • 浑滩

    金代蒙古部名。为山只昆(散只兀)部所属小部。分布于忒里葛山(今甫喀山)附近。金章宗承安三年(1198),内族完颜宗浩率兵征讨山只昆等部时,击走该部和石鲁部,斩首1200级,俘生口畜甚众。

  • 辰丕勒多尔济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贝勒※西第什哩长子。康熙四十五年(1706),父卒,弟丹津多尔济袭贝勒爵,协理旗务。五十八年(1719),随哲卜尊丹巴呼图克图入觐

  • 汩咄部

    即“伯咄部”(1090页)。

  • 偃渠

    匈奴大将。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以汉遣贰师将军李广利等统军攻匈奴,受狐鹿姑单于命,与左右呼知王将2万余骑拦截汉重合侯莽通(马通)所率汉军于天山。见汉军势强,不战而退。

  • 祜实哈哩卫

    见“兀思哈里卫”(112页)。

  • 支盖

    朝鲜族民间搬运工具。亦称“背架子”。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多用于山间坡路及田间稻秧运输等。制法:根据使用者的身高,将2条1米左右的“丫”形木柱对称平列,中间用2—3个木撑将木柱固定住,在上、下2个木撑之间

  • 无水

    见“无溪”(244页)。

  • 长昂

    ?—1607明代蒙古朵颜卫首领。又称专难、贵英。成吉思汗部将※者勒蔑(折里麦、济拉玛)后裔,朵颜卫都督※花当重孙,※影克长子。幼失母,由姨母和姑母养育成人。隆庆元年(1567),父南下攻入明境,被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