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辽三彩

辽三彩

契丹王朝时期生产的一种三彩釉瓷器。据考古发现,辽穆宗应历年(951—969)以前已有黄、绿单色釉器皿,说明不晚于此时。它直接继承唐三彩传统,然又具特色,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一定地位。其胎质粗硬,釉分黄、绿、白三色,黄、绿色尚有深浅之分。多数沾半釉,少数除底足外全施釉。施釉前先在胎上挂***作衬。常运用印花和塑贴手法,尤以后者特点鲜明,先塑出花纹,再贴压在器物上,然后上釉。器型种类繁多,有盘、碗、碟、壶、瓶、罐等,其中海棠长盘、花口圆盘等为契丹民族所特有的典型器物。

猜你喜欢

  • 佟家江

    见“佟佳江”(1095页)。

  • 风琶蛮

    见“丰琶部落”(199页)。

  • 杜凤英

    1847—约1871清末云南大理农民起义军女将领。云南永昌(今保山县)金鸡村人。回族。大理农民革命政权总统兵马大元帅杜文秀女、杨威大都督蔡廷栋之妻,故又称蔡杜氏。历任典军、元帅等职。曾参加和指挥过许多

  • 后晋神元皇帝

    见“臬捩鸡”(1890页)。

  • 察哈尔特别区

    民国时省级行政区划名。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加紧布署蒙古地区的军政设施。继绥远、热河2特别区之后,于1914年3月设置察哈尔特别区。以察哈尔都统为最高长官。下辖新设的兴和道及锡林郭勒盟、察哈尔左右翼

  • 方略馆

    清代专门编纂各次重大军事行动始末的机构。康熙(1662—1722)年间为编纂《平定三逆方略》时置。隶军机处管辖。馆设总载,由军机大臣兼任。下分设提调、收掌、纂修、誉录、校对、文移等职衔。提调、收掌,以

  • 段归义

    即“苴义”(1333页)。

  • 叠溪右千户所

    明代四川地方卫所名。洪武十一年(1378),太祖朱元璋平定四川,以古翼州置。所治在今四川县境,隶属茂州卫。

  • 移公城

    见“一公城”(1页)。

  • 按班

    见“昂邦”(1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