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可汗
见“乙息记可汗”(5页)。
见“乙息记可汗”(5页)。
18世纪新疆维吾尔族诗人。和田人。自幼好学,曾取道莎车到喀什噶尔(今喀什)读书。作品有《格则勒》等。主要以爱情为题材,也写过不少劝人忠诚向善、争取和平的著作。其诗歌抒情、优美,语言通俗、明快,富有人民
地名。指今山西原平县、忻县之间平川。晋怀帝永嘉四年(310),铁弗匈奴刘虎为晋并州刺史刘琨及鲜卑拓跋郁律所败,收余众,西渡河,居其地。北魏拓跋氏于其地置肆卢郡。太平真君七年(446),并入秀容郡,秀容
参见“喀申和卓”(2206页)。
元代山名。今蒙古国科布多省东南部宗海尔汗山。山北建※称海城(又作镇海城),为岭北重要屯田基地和边防重镇。长春真人西行谒成吉思汗,还经此。一说即《元史·镇海传》之阿鲁欢。该地有许多汉民工匠居住,设有阿不
见“孛罗乃王”(991页)。
唐代碑刻。碑立于新疆巴里坤县松树塘。清同治年间(1862—1874),哈密办事大臣文麟将此碑移于关帝庙建亭保护。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碑高1.8米,宽0.6米。碑文18行,满行47字,楷书。碑刻
见“阿伏干氏”(1222页)。
云南土司名。明宣德五年(1430)置,一说万历(1573—1620)中置。辖境为今云南临沧县及双江县部分地区。元时属景东府地,明隶云州。清乾隆十二年(1747,一说十一年,1746)改置厅,隶顺宁府。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乌拉卫。永乐四年(1406)八月,兀兰等处女真首领乞剌尼、纽邻等来朝,明廷以其居地置卫,与亦儿古里等4卫同时设立。治所约在呼兰(今黑龙江省呼兰县城)附近。
1233—1281元朝大将。又译阿里罕。蒙古札剌儿氏。※也柳干子。袭父职,为诸翼蒙古军马都元帅。宪宗九年(1259),随忽必烈围宋鄂州(今武昌)。世祖中统二年(1261)从帝大败叛王阿里不哥于昔木土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