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晟
北周、隋朝大臣。出身鲜卑名门北朝宗族十姓之一拓跋氏,河南洛阳人,字季晟。初任北周司卫上士、车骑都尉。大象二年(580)随同汝南公宇文神庆出使突厥,护送千金公主和亲沙钵略可汗,与沙钵略可汗弟处罗结好。隋开皇元年(581),上书隋文帝,提出“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对待突厥汗国的方略。前后10次出使突厥,与四任突厥汗王多有交往,成功地周旋于各派突厥贵胄之间,是隋朝对突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者,因功历任车骑将军、左勋卫车骑将军、左勋卫骠骑将军、左领军将军、武卫将军、右骁卫将军等军职。
北周、隋朝大臣。出身鲜卑名门北朝宗族十姓之一拓跋氏,河南洛阳人,字季晟。初任北周司卫上士、车骑都尉。大象二年(580)随同汝南公宇文神庆出使突厥,护送千金公主和亲沙钵略可汗,与沙钵略可汗弟处罗结好。隋开皇元年(581),上书隋文帝,提出“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对待突厥汗国的方略。前后10次出使突厥,与四任突厥汗王多有交往,成功地周旋于各派突厥贵胄之间,是隋朝对突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者,因功历任车骑将军、左勋卫车骑将军、左勋卫骠骑将军、左领军将军、武卫将军、右骁卫将军等军职。
见“杨吉努”(972页)。
?—1736清朝将领。蒙古正白旗人。世居察哈尔地方。姓阿拉克奇特。康熙十五年(1676),以护军随贝子傅喇塔征耿精忠部于温州。十六年,征何祜于泉州,以先登破城,得“巴图鲁”号,授护军校。二十年(168
明代蒙古称谓。蒙古语音译,意为奶公。王士琦※《三云筹俎考·夷语解说》云:“耳六,是各台吉乳母之夫”。其地位属于台吉的家仆。因乳母受台吉的尊重,故其夫常被台吉作为心腹家臣,跟随台吉左右,协助处理内外各种
伊斯兰教大毛拉。1353年,※东察合台汗国※秃黑鲁帖木儿汗正式接受伊斯兰教之引导者。其祖先被成吉思汗带到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后转至察合台汗国东南部定居。其父扎马鲁丁曾劝说秃黑鲁帖木儿皈依伊斯兰教
景颇族载瓦支山官世袭制的始行者。传说景颇人原处于无阶级、无压迫剥削、无世袭山官制度、人人平等的社会。自其始,实行山官世袭,每个山官都必须由出身于官种的人继位。有8子,除1子外,其余7子就是后来世袭山官
突厥汗国官号。其意谓“肉”。《通典·突厥上》:初,突厥官号,“几有十等,或以形体,或以老少,或以颜色须发,或以酒肉,或以兽名。”突厥“谓肉为安禅,故有安禅具泥,掌家事如国官也。”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维吾尔语。职司承办采玉事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五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529南北朝时期吐谷浑王。又作休留茂、休留残、休留成、休留代。姓吐谷浑氏。※度易侯子。北魏太和十四年(490)父卒,嗣立。受南齐封为镇西将军,领护羌校尉,西秦、河二州刺史。因违魏孝文帝之命,称疾不
元朝官署名。为※太禧宗禋院所属四总管府之一。武宗至大四年(1311),因建大圣寿万安寺,置万安规运提点所。仁宗延祐二年(1315),升都总管府,又升寿福院。文宗天历元年(1328),改为寿福总管府,秩
?—1669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孙,辅国公塔拜第四子。崇德元年(1636),从太宗皇太极征朝鲜,败朝鲜兵于陶山。四年(1639),袭兄额克亲三等奉国将军爵。顺治元年(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