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黠戛斯

黠戛斯

古族名。柯尔克孜族先民。汉称坚昆,魏晋南北朝称“纥骨”,唐称“黠戛斯”,曾受突厥统治。唐初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为薛延陀汗国属部之一。贞观十七年(643),遣使至唐,贡貂裘及貂皮。薛延陀汗国为唐所灭后,与唐交往加强。二十二年(648),其首领俟利发(官号)失钵屈阿栈亲至唐朝要求归属,受唐太宗款待,遂以其地设坚昆都督府,归燕然都护府管辖。景龙四年(710),被后突厥征服。天宝三年(744),回纥灭后突厥,又受回纥统治。开成五年(840),灭回鹘,建立黠戛斯汗国,常遣使至唐进贡,往来不绝。大中元年(847),其首领受唐册封为英武诚明可汗。强盛时拥众数十万(一说百万以上),胜兵8万(一说控弦30余万),辖境东近贝加尔湖,南邻吐蕃,西南连葛逻禄,曾占领安西、北庭、达怛等5部。多次助唐征突厥及平沙陀李克用之乱。其众主要从事游牧业,兼营渔猎及农业,手工业、商业也有所发展。社会贫富分化已相当悬殊,巴衣(财主)等占有性畜成千上万头,牲畜上均烙有印记。可汗或“阿热”、宰相、都督、职使、长史、将军、达干等构成统治阶级,富贵之家占有“库尔”(男奴隶)、“昆”(女奴隶),自由民是黠戛斯社会的基础,依附于氏族贵族,称为“哈拉布东”(黑民)。一般居毡房,冬天住树皮盖的小房。“阿热”等统治阶级驻牙青山(今叶尼塞河上源阿巴坎以西),周围树栅为垣,用毡作帐,称为“密的支”,其他首领居小帐篷。肉和马酪为主食,只有“阿热”等富有者才能吃上用面粉制作之饼。阿热和富有者等穿貂皮衣,冬戴貂皮帽,夏戴白毡帽,佩腰刀;女穿毛、锦、绫做的衣服。贫者则用羊皮披身,无帽。女戴耳环,男女均有文身习惯。丧葬要围绕死者哭泣,用火葬,取其骨,满一年后移入墓内。崇拜自然神,称巫为“”,使用鄂尔浑一叶尼塞文。仍存在原始社会残余,有一姓或千口百口“同屋共被”现象,反映了群婚制之残余。灭回鹘汗国后,部分人越金山,徙天山一带,渐与当地民族融合,成为今新疆境内之柯尔克孜族;留居原地者大多成为今中亚的吉尔吉斯人。

猜你喜欢

  • 佳乌

    桦树皮船。鄂温克语音译。旧时鄂温克人的水上交通工具。流行于内蒙古、黑龙江省地区。一般长约1.8丈,高2.5尺,腹宽2尺,两头尖细而稍向上翘起。大者可乘五六人。用松木作船架,以夏天扒下加工后的桦树皮包裹

  • 尔朱敞

    北周、隋朝官员。字乾罗。北秀容(今山西朔县西北)契胡(羯胡),尔朱氏。司徒、博陵王尔朱彦伯子,※尔朱荣族子。北魏普泰二年(532),父被诛,初,随母养于宫中。年12,出宫逃至长孙氏家。后诈为道士,变姓

  • 葛可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十二年(1414)三月设置,以部人广佑等为指挥。《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可河卫称作噶哈河卫和噶哈卫。

  • 脱木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并将永乐四年(1406)八月所设脱木河卫作托漠河卫。

  • 坎色

    傣语音译,意为“贡物”。解放前云南傣族封建领主对辖区内被统治民族一种敲诈勒索方式。凡不同程度受傣族领主统治或控制的一些民族,如哈尼、布朗、拉祜、景颇等族,每年必须向傣族领主交纳一定数量的贡礼,上缴物品

  • 假面舞

    朝鲜语称“塔尔初木”。朝鲜族传统舞蹈。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多在正月十五或端午节举行。舞者头戴各种假面具,身着盛装,扮演神话及传说中的仙人、英雄、鬼怪等,在鼓乐声中载歌载舞。后发展为假面舞剧。两者互为补充

  • 萧酬斡

    1062—1116辽后族。字讹里本。契丹族。为国舅少父房之后,越国王萧别里剌子,道宗惠妃萧坦思之兄。史载其貌雄伟,性和易。大康元年(1075),娶道宗三女赵国公主特里,拜驸马都尉。初领祗候郎君班详稳,

  •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元代宣政院所辖地方官署名。简称“乌思藏宣慰使”。“乌思”指前藏;“藏”指后藏;“纳里速古鲁孙”意为阿里三路。相当今西藏地区。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总制院为宣政院,以帝师领院事,管理全国佛教

  • 华热绕色

    1840—?清代藏族高僧。亦名华热·洛桑绕色。出生于华热地区。少年习华热相乘之五部大论与小五明,后在塔尔寺参加四难辩论,青海、卫、藏地区咸称其为克旺·华热绕色,成为闻名学者和五明大班智达。菊·弥庞大师

  • 李云

    ?—309成汉宗室、大臣。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巴人。成汉君主※李雄堂弟。建兴元年(304),李雄称成都王后,被封为司徒。晏平四年(309),太尉李离为部将罗羕等所杀,梓潼归罗尚。云奉雄命与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