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龙城

龙城

①匈奴人举行祭祀之处。又作茏城、龙庭。其地史载不详。《史记》索隐引崔浩语:“西方胡皆事龙神,故名大会处为龙城。”匈奴俗,每岁有三龙祠,五月,大会于龙城,祭祖先、天地、鬼神,南单于附汉后,兼祀汉帝,同时,会诸部,议国事,并赛马和骆驼为娱乐。 ②地名。又作和龙、龙都。即今辽宁朝阳市。东晋成帝咸康七年(341),前燕国君慕容皝命阳裕、唐柱等于柳城北、龙山西筑城,建宫阙,号和龙宫,遂改柳城为龙城县。次年(一作同年)自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迁都于此。穆帝永和八年(352),慕容袞徙都于蓟(今北京西南)后,建留台于此。安帝隆安元年(397),后燕慕容宝为北魏所败,退出中山(今河北定县),改都于此。慕容熙即位后,役民夫2万,大筑龙腾苑,广袤10余里,起景云山于苑内,基广500步,峰高17丈。又建逍遥宫、甘露殿,连房数百,观阁相交。凿天河渠,引水入宫,并开曲光海、清凉池供逸乐。义熙三年(407),于此被慕容云(高云)所杀。五年,云被弑,冯跋于此建北燕。

猜你喜欢

  • 丰绅

    ?—1898清朝将领。字汉文。满洲正白旗人。吴扎拉氏。初于吉林驻防,后调守扬州,参与镇压太平军、捻军,授协领。后随军往灵州招抚马化龙,因功晋副都统,寻为护宁夏将军,以治理有策,争战尤勇,先后复陇西之西

  • 那木罕

    ?—1292或1301元朝宗王。又译南木合、那没罕、那木干、诺穆罕。蒙古孛儿只斤氏。※忽必烈汗子。初以高道为说书官,师事之。至元三年(1266),封北平王。八年,受命统诸王7人出镇西北,讨叛王海都,建

  • 者亦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占尼河卫,并说清代有占尼河,在吉林城(今吉林市)西南570余里,西南流。

  • 元玺

    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儁年号。352—357年,凡6年。

  • 花苗

    苗族的一支。名称始见于清代。因服饰以蜡染花纹而得名。民国初年又有大花苗与小花苗之分。大多操苗语之川黔滇方言。主要分布在黔中、黔西北、滇省及四川南部等地。在黔东南黎平一带,又住有一种称之为花衣苗者,与花

  • 地方台站

    清代蒙古地区由蒙古地方盟旗、苏木敷设的台站。又称苏木台站,以别于政府拨款和掌管的※中央台站。其经费、设备、站户由主办的盟旗、苏木自行负责。其设置是对中央台站的补充。主要是盟、旗、苏木内部的交通运输线。

  • 山苏

    见“勒苏濮”(1986页)

  • 豁罗剌思

    蒙古都儿鲁斤(迭儿列斤)诸部之一。又作火鲁剌思、火鲁剌、豁里剌儿、火罗剌思、火里剌、郭儿剌思。※弘吉剌之别部。据《史集》,相传是产生于“黄金壶”的3兄弟中幼弟之后裔;依《元朝秘史》,为豁里剌儿台蔑儿干

  • 张外

    ?—413北魏起义首领。西河胡人。明元帝永兴五年(413)五月,与建兴王绍起兵反魏。魏主拓跋嗣遣会稽公刘洁、永安侯魏勤率兵3千镇西河招讨之。七月,以河西胡曹龙势众,归附之,杀马结盟,推龙为大单于,献马

  • 尚结赞

    ?—796吐蕃大臣。又作尚赞诺囊。吐蕃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年在位)时大臣。属那囊氏家族。主张唐蕃和好,反对大相尚结息侵唐,建议赞普与唐定界明约,以息边人,被采纳,唐建中三年(782),罢尚结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