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冯用之。
清吴冯栻撰。是书不分卷,是一杜诗选本,于各种诗体中选诗66首,予以逐首解说。不释词语典故,亦绝少引用他人评语,而解说颇详,重在阐发诗意,先简括诗之大旨,后加以串讲。作者论杜诗强调一“细”字,认为“惟细
【生卒】:768—824【介绍】:唐代散文家、诗人。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不确。郡望昌黎(今属河北)。排行十八。父仲卿,官终秘书郎,任武昌令时有美政,李白为之作
〔朝鲜〕李植撰,凡二十六卷。此书与元高楚芳所编之千家集注本的编次相同,共收诗1419首,约略编年,遍汇诸家旧注,而以蔡梦弼、黄鹤、刘辰翁之说为多,而李植之注则附其末。此书为朝鲜人研治杜诗最早的刊行版本
【生卒】:792~869【介绍】:一作正元。宣州南陵(今属安徽)人,俗姓蔡。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出家为僧。曾住宣州藉山寺、建州乾元寺、浙东婺州,嗣五泄灵默禅师。后住福州龟山,世称龟山和尚。卒谥性空
【生卒】:580—636【介绍】:唐代高僧。俗姓李。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九岁出家。隋开皇中,诏至长安,住清禅寺,从应禅师学禅法心要。大业末,隐于终南山。贞观中,在大兴善寺助波颇译经,为笔受。十年
清陆昆曾著。昆曾,字圃玉,华亭(今属上海)人。原书刊于雍正四年(1726),刻印俱佳,但流传极罕,上海书店1985年据之影印。该书不分卷,书首附录诸家诗评及《旧唐书》本传。陆氏认为李商隐长于七律,“直
真个。感叹之辞。皮日休《病中有人惠海蟹转寄鲁望》:“族类分明连琐?,形容好个似蟛蜞。”
【生卒】:678—747【介绍】:字泰和,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李善之子。长安初,李峤、张廷珪荐其词高行直,授左拾遗。宋璟劾奏张昌宗,邕于天后前抗言助之。少帝唐隆元年(710)召为左台殿中侍御史。
据晋葛洪《神仙传》载:董奉居山不种田,为人治病不收钱,只要求病愈者在其山上种杏树。奉每年卖杏得谷,赈济贫民。后以“杏田”指高行隐居者为民众谋福。钱起《送宋征君让官还山》:“魏阙辞花绶,春山有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