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新安吏

新安吏

【介绍】:

杜甫作。题下原注:“收京后作。虽收两京,贼犹充斥。”乾元二年(759)三月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兵败相州(又称邺城,今河南安阳)。朝廷为扭转战局,加强战备,于是到处征兵抓丁,新安(今属河南)一带尤为严重,虽老幼亦难免。杜甫这时正由洛阳回华州,目睹此情此景,遂怀着矛盾的心情写下了《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这组传诵千载的史诗,即所谓“三吏”、“三别”。《新安吏》为组诗首篇,亦是组诗总领。全诗借为问答之辞,皆据实直书。可分三段:前八句总叙点兵之事,中八句写未成丁中男被征送别之惨景,后八句申说点兵之由,勉为从征之辞。杨伦曰:“先以恻隐动其君上,后以恩谊勉其丁男,仁至义尽。此山谷所云论诗未觉《国风》远也。”(《杜诗镜铨》卷五)张綖曰:“凡公此等诗,不专是刺。盖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故可已而不已者,则刺之;不得已而用者,则慰之、哀之。若《兵车行》、前后《出塞》之类,皆刺也,此可已而不已者也。若《新安吏》之类,则慰也,《石壕吏》之类,则哀也,此不得已而用之者也。”(《杜工部诗通》卷七)

猜你喜欢

  • 李澄之

    【介绍】:唐代诗人。澄,一作登。尉氏(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中宗神龙中,蹉跌不遇。年六十余,为宋州参军,卒。澄之善五言诗。《全唐诗》存《秋庭夜月有怀》诗一首。事迹见《旧唐书·贺知章传》、《唐诗纪事

  • 初唐四杰与陈子昂诗文选注

    王国安、王幼敏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丛书之一。本书共选注王勃诗13首、文1篇;杨炯诗7首;卢照邻诗11首、文1篇;骆宾王诗10首、文2篇;陈子昂诗31首、

  • 二月二日

    【介绍】:①(全)白居易作于开成元年(836),时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这首诗写春雨初霁,新绿乍现,几个轻衫少年结伴踏青的情景。全诗用轻快的笔调将初春景色勾画得恬淡、清爽。首句一个“新”字,使人如临其境

  • 徐达夫

    【介绍】:见徐放。

  • 高峤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高宗时人。官仓部员外郎、司门郎中。调露二年(680)作《晦日宴高氏林亭》、《晦日重宴》二诗。《全唐诗》存此二诗。事迹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下》、《唐尚书省郎官石

  • 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介绍】:岑参作。开元二十八年(740)冬,王昌龄被谪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市)县丞,岑参于长安为其设酒饯行,因作此诗。始写酒会的惆怅气氛和对友人怀才不遇的深切同情,中插二人抱被同宿的友谊,结以江南美景,

  • 方干

    【生卒】:约809—约885【介绍】:唐代诗人。字雄飞。一作飞雄,误。睦州清溪(今浙江淳安)人。一说睦州桐庐(今属浙江)人,不确。排行十四。章八元外孙。幼有清才,为徐凝所器重,授以诗律。大和、会昌中屡

  • 戴公怀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德宗时人。贞元六年(790)秋在温州,与刺史路应等同游仙岩四瀑布,作诗酬和。《全唐诗》存诗一首。事迹见其诗及《宝刻丛编》卷一三。

  • 伧佇

    鄙俗而杂乱。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并引》:“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佇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音。”

  • 寒歌

    指《易水歌》。荆轲入秦刺秦王,与燕太子丹别于易水时所歌。因歌词中有“风萧萧兮易水寒”,故称。见《战国策·燕策三》。李白《发白马》:“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