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诗词百科>萧颖士

萧颖士

【生卒】:717—760

【介绍】:

唐代散文家。字茂挺,号萧夫子、文元先生。颍州(治今安徽阜阳)人,郡望为南兰陵(治今江苏武进西北)。开元二十三年(735)与李华同榜进士及第,授金坛尉,因故未赴任。开元末,授桂州参军。天宝元年(742),补秘书省正字。其时裴耀卿席豫张均、宋遥、韦述皆先进,器其材,与钧礼,由是名播天下。奉使括遗书赵、卫间,淹久不报,为有司劾免,留客濮阳。于是尹徵、王恒、卢异、卢士式、贾邕赵匡、阎士和、柳并等皆执弟子礼,以次授业,号萧夫子。于天宝五载(746)回到京城,待诏阙下。任集贤校理。天宝八载(749),因得罪李林甫而被降职为广陵参军事,写《伐樱桃树赋》以刺之。次年,东下维扬赴任时,已看破世情,准备去隐居。天宝十载(751),史官韦述荐颖士自代,召诣史馆待制,颖士乘传诣京师,而林甫方威福自擅,颖士遂不屈,愈见疾,俄免官,往来鄂、杜间。天宝十二载(753),任河南府参军事,直至十四载(755)暮春。安史之乱爆发,南奔避难,于次年在江陵入山南节度使源洧幕。至德元载(756),入淮南节度使李琦幕,为掌书记,兼扬州府功曹参军。乾元二年(759),相国诸道租庸使第五琦欲请萧去当副手,但萧于此年冬天去嵩条迁先人之坟而授职未成事实。下年初殁于汝南旅途中。颖士思想以儒家为主,既宗经崇儒,又倾心老庄。自称:“仆平生属文,格不近俗,凡所拟议,必希古人,魏晋以来,未尝留意。”在史学上,重视《春秋》三传,排斥《史记》、《汉书》。文章与李华齐名,世称“萧李”,为韩柳古文运动之先驱。《四库全书总目》赞其“才略志节,皆过于人,不但如晁氏所云,文章根柢,固不仅在学问之博奥也”。《旧唐书》称其“词锋俊发”。其文以《赠韦司业书》、《伐樱桃树赋》为名篇。《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游梁新集》三卷,文集十卷,有散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〇著录《萧茂挺文集》一卷,仅赋九篇,表五篇,牒一篇,序五篇,书五篇。《全唐文》存文两卷,《全唐诗》存诗一卷。事迹见唐李华《扬州功曹萧颖士文集序》,《祭萧颖士文》,新、旧《唐书》本传。姜光斗、俞纪东各有文考颖士事迹。

【生卒】:709~760,或谓708~759

【介绍】:

字茂梃,行十,郡望南兰陵(今江苏常州),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新、旧《唐书》有传。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天宝间,历秘书正字、集贤校理,以不屈于李林甫,数遭贬黜。至德初,山南节度使源洧辟掌书记,洧卒,流寓金陵,授扬州功曹参军,世称“萧功曹”。后客死汝南逆旅,门人私谥“文元先生”。颖士高才博学,乐闻人善,以奖掖后进为己任,以是名播天下,号“萧夫子”。日本国遣使入朝,自言国人愿得萧夫子为师。颖士尚古文,自谓“平生属文,格不近俗;凡所拟议,必希古文”(《赠韦司业书》)。文章与李华齐名,号“萧李”。与李华、颜真卿等共倡古文,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有集已佚,后人辑有《萧茂挺文集》,《全唐诗》存诗1卷又3首。

猜你喜欢

  • 钟仪

    钟仪,春秋楚国乐官。被郑国所俘,后献给晋国,仍奏楚音。事见《左传·成公九年》。后以“钟仪”称拘囚异乡或怀念故乡者。李白《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楚冠怀钟仪,越吟比庄舃。”

  • 博山炉

    古香炉名。因炉盖造型像传说中的海上名山博山,故称。后作为名贵香炉的代称。因博山炉为闺房用物,古诗文中常用以咏男女相爱、相思之事。李益《金吾子》:“绣帐博山炉,银鞍冯子都。”亦省称“博山”。韦庄《归国遥

  • 韵部

    韵书中把同韵母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部。如《广韵》分韵为二百零六韵。唐诗押韵大致与《广韵》归纳的情况相同。

  • 伊昔

    从前,过去。孟云卿《邺城怀古》:“伊昔天地屯,曹公独中据。”

  • 青枫独映摇前浦,白鹭闲飞过远村

    【介绍】:李嘉祐《送朱中舍游江东》颈联。两句写江东秋日美景,青白相映,动静结合,赋予江东闲雅的诗情画意,体现了李嘉祐的婉丽诗风。

  • 牵犊

    据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载,尧想将天下让给许由,许由逃到颍水之北隐居不出,尧又让他做九州长,许由表示不愿听到这类的言语,在颍水边冲洗耳朵。巢父牵着牛想饮水,闻听此事,便牵牛到上游饮水,以免污其犊口,

  • 倚薄

    ①迫近。杜甫《赠李十五丈别》:“多病纷倚薄,少留改岁年。”②谓生活困顿。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沉绵疲井臼,倚薄似樵渔。”

  • 误点

    见“误蝇”。

  • 闭户著书

    形容潜心著述。《后汉书·王充传》载:王充闭门潜思,著《论衡》八十五篇。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 蜀道难

    【介绍】:李白作。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四〇列入《相和歌辞·瑟调曲》,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下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险。”李白此诗为在长安一带送友人入蜀而作,本阴铿《蜀道难》:“蜀道难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