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803—866后【介绍】:唐代小说家。一名昶。字文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执谊子、元稹婿。长庆二年(822)至夔州从刘禹锡学。初为校书郎。大和四年(830)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辟
【生卒】:916—961【介绍】:初名景通,改瑶,又改璟,又改景。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人。南唐烈祖李昇长子。十六岁时即仕吴为司徒同平章事,后继父位为南唐中主。曾灭楚,后臣服于后周,改称国主。在位十
巴地民间歌曲。杜甫《社日两篇》之一:“南翁巴曲醉,北雁塞声微。”杨巨源《早朝》:“圣道逍遥更何事,愿将巴曲赞康哉。”
【生卒】:?—约881【介绍】:唐代散文家、诗人。字鲁望。自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天随子。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聪悟,通六经,尤明《春秋》。弱冠攻文,有时名。咸通初,至饶州,三日无所诣,刺史蔡京
指传说中天上仙女织布时所用的支机石。因用为咏七夕之典。任希古《和李公七夕》:“掩泪收机石,衔啼襞纨素。”参见“支机石”。
唐代包融、包何、包佶的合称。包融有诗名于唐中宗神龙(705—707)至开元(713—741)前期,其二子何、佶亦以诗著称天宝(742一756)以后。后人合称为“三包”。见唐梁肃《秘书监包府君集序》和《
人名。相传为舜掌乐之官。潘存实《赋得玉声如乐》:“后夔如为听,从此振琮琤。”
【介绍】:丁仙芝作。写诗人与友人的月夜畅饮,通过对饮前与饮后的描写表现了两人的深厚友情和雅趣。诗人从余杭早春的晓景写起,以鸟语花飞的景象作衬底,巧妙地烘托了二人的清丽雅趣。
大乘佛教谓随顺世俗说现象之幻有为“俗谛”,谓开示佛法说理性之真空为“真谛”,合称二谛。欧阳衮《月峰寺忆理公》:“能依二谛法,了达三轮空。”
【生卒】:844?~868【介绍】:字幼微,一字蕙兰,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性聪敏,姿色倾国,才思敏捷。好读书,善属文。年十五,补阙李亿纳为妾,后遣其出家长安咸宜观为道士。好交游,与温庭筠、李郢等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