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租调制

租调制

亦称田租户调制,北魏时期的赋税制度。魏初的租调,是以按户计赀定课、九品混通的办法征收的。户等高的多出,户等低的少出。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又入帛一匹二丈,委之州库,以供调外之费。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孝文帝颁行百官俸禄时,又户增帛三匹,粟二石九斗,作为官司之禄。之后,又增调外帛为二匹(即在原一匹二丈的数额上增收二丈) 。太和十年,即均田令颁布的次年,孝文帝采纳给事中李冲的建议,颁行新的户调制。其内容是:一夫一妇调帛一匹,粟二石。民年十五以上的未婚男子,四人出一夫一妇之调。从事耕种的男奴和纺绩的女婢,八人出一夫一妇之调。耕牛二十头,出一夫一妇之调。产麻之乡,一夫一妇调布一匹,年十五以上的未婚男子,从事耕种、纺绩的奴、婢以及耕牛,其征收比数与产帛之乡同。之外,绢帛外税绵八两,麻布外税麻十五斤,以为军国之用。政府将户调收入总数的十分之五充为公调,十分之二充为调外费,十分之三充为内外百官俸。

猜你喜欢

  • 国务院

    官署名。辛亥革命后的责任内阁。国务院设国务总理、行政各部和各部总长,国务院各直辖机关构成内阁。国务总理和各部总长均称国务员,总理为行政首长,通过国务会议处理重要国务,对国会(参议院)负责。1914年袁

  • 十常侍

    东汉灵帝时操纵朝政的宦官集团。常侍即中常侍,经常侍奉在君主左右。东汉时的中常侍一般由宦官充当,因此常侍也成为宦官的专用词。汉灵帝时,宦官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

  • 一条鞭法

    明神宗时张居正对赋役制度的改革。“鞭”或作“编”、“边”。简称“条编法”。明代自宣德以来,不断改革赋役制度,嘉靖、隆庆两朝,海瑞、庞尚鹏、王宗沐等在浙江、应天(今江苏南京)、江西局部地区曾实行一条鞭法

  • 华严宗

    中国佛教宗派。因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故名。又因实际创始人法藏被武则天赐号“贤首”,亦称“贤首宗”。华严宗主要通过论证所谓尘(外部客观世界)是心(内心主观世界)缘,心为尘因,因缘和合,幻相方生,宣扬

  •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简称《十九信条》。清政府为挽救垂危的统治而颁布。武昌起义爆发,湘、陕等省相继响应,清政府受到极大震动。1911年10月29日(宣统三年九月八日)驻滦州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与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等联名

  • 荆轲刺秦王

    战国末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即秦始皇)的故事。秦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忧虑秦兵压境,乃派荆轲谋刺秦王。荆轲及其副手秦武阳携带秦国逃亡将军樊于期的头和督亢(今河北涿县东,跨有涿县、固安

  • 满蒙五路换文

    日本与袁世凯政府所达成的关于掠夺东北地区铁路权利的秘密协议。1913年袁世凯镇压了“二次革命”后,就急于登上正式总统宝座,并取得帝国主义对其政权的承认。他派出孙宝琦、李盛铎为特使访问日本,谋求日本政府

  • 宋(辅公祏)

    隋末江淮义军首领辅公祏于唐初建立的政权。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辅公祏随杜伏威降唐,被夺去兵权,任淮南道行台左仆射。武德五年杜伏威入朝,被留居长安。次年八月,辅公祏起兵反唐,寻自称皇帝,国号宋,建都

  • 元嘉之治

    刘宋文帝元嘉年间的小康局面。东晋末年农民起义,打击了世族高门腐朽统治。刘裕称帝后,为缓和社会矛盾,进行政治和经济诸方面改革。刘裕死后,其三子刘义隆继位,改元元嘉,是为文帝。文帝继承父业,整顿吏治,招贤

  • 开河分水之议

    又称回河之争。宋代神宗、哲宗时对调整黄河河道的争议。庆历八年(公元1049年),黄河在商胡埽(今河南濮阳东北)大决,河水经今河北中南部至乾宁军(今河北青县)入今卫河,由天津入海,形成所谓“北流”。嘉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