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出三藏记集

出三藏记集

十五卷。梁代释僧祐撰。僧祐生平事迹详见《弘明集》条。《出三藏记集》一书,简称《祐录》意在订正经译。全书共分四科:一、撰缘记,二、诠名录,三、总经序,四、述列传。记印度佛教结集及新旧名义异解有一卷,共五记。在诠名录中历载诸经师出经目帙,以及失译疑伪等书目二千一百六十二部,四千三百二十八卷,分为十七录释列,总为四卷。在总经序中,载出经记、经序及经注次序等一百二十篇,总为七卷。在述列传中,叙述历代名经师及大德事迹,列传三十二人,总为三卷。四科内容及所录目的,正如记集作者自序所指出的那样:“缘记撰列则原始之本克照。名录铨则年代之目不坠。经序总则胜集之时足徵。列传述则伊人之风可见”。《出三藏记集》是自汉代至梁代,在经传增多,传经之人多无人和晓其姓氏名遂,也缺乏详载,莫测年代,或竞举一方,或偏叙一代的情况下,集历代经传经译经注之大全,辨识真伪以新体例编定下来,成为当时体例最完备的指导有关阅经诸问题的权威性书籍。在当时和后世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受到佛教学界和佛学研究人员的重视。现见载版本有卍藏经本,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猜你喜欢

  • 勤斋集

    八卷。元萧(1241-1318)撰。字维斗。奉元(今属陕西)人。累官集贤学士,国子祭酒。《元史》本传称其:“制行甚高,真履实践。其教人必自小学始。为文辞立意精深,言近指远。”卒后诗文多佚。顺帝至正四年

  • 周易诠义

    十五卷。清汪绂撰。此书卷首为易学源流、周子太极图说、程子易传序上下篇义本义图说等,卷一至十二为经传十二篇,卷十三、十四为易学启蒙。汪氏以为明初程传朱义并行,程传朱义两失,故依吕祖谦所定古本正之,全录本

  • 群书疑辨

    十二卷。清万斯同撰。万斯同生平事迹详见《声韵源流考》。此书主要杂考经史等群书。全书共分十二卷,一至三卷考论经传,第四卷杂论丧礼,第五卷论周正及春秋孟子,第六卷为礼说及房室夹室、附庙考,第七卷为历代庙制

  • 保间堂集

    二十六卷。明赵士春(约1651年前后在世)著。赵士春,字景之,号东田居士,常熟(属江苏省)人,(生卒年不详)。崇祯十年(1637)进士及第,授编授,因抗疏杨嗣昌入阁而忤帝,被谪为广东布政司照磨。后复官

  • 诗纬汜历枢训纂

    一卷。清胡薇元撰。该书多引《占经》,属于“天文”,除“天官”外,其他可证者很少。所训多牵强附会。只有“乐者非谓金石之声”条,引《乐纬·动声仪》:“冬至阳气应,则乐均清;夏至阴气应,则乐均浊。五音调则和

  • 友古词

    一卷。宋蔡伸(1088-1156)撰。蔡伸字伸道,自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他是端明殿学士蔡襄之孙,宣和间官彭城倅(副职),历官左中大夫。他曾与钦圣宪肃皇后再从侄向子

  • 子威集

    三十二卷。明刘凤(1517-1600)撰。刘凤,字子威。长洲(江苏苏州)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官累河南按察使佥事。著有《续吴中先贤赞》等。据《江左脞谈》载,刘子威好为诘屈聱牙之文,吴人推服

  • 读春秋

    二卷。清赵良(详见《读易经》)撰。良著有《肖岩经说》,该书就是其中的一种,为作者晚年之作。《读春秋》分上下二卷,大抵就他本人平时读经所得,随笔载记,故书中不载经文,也不尽释《春秋》全经,有所见就分别条

  • 合声简字谱

    一卷。劳乃宣撰。先是有宁河王照(1859-1933)撰《官话合声字母》一书,并于京师创立“官话字母义塾”,由其门人王璞担任教员,推广王氏所创字母。劳氏与王照见解一致,认为中国方言种类繁多,近世交通日便

  • 证治大还

    四十卷。清陈治(生卒年不详)撰。陈治字三农,云间(上海松江县)人。陈氏出身于世医之家,幼承家学。著述颇多,著有《外台秘典》、《脉药骊珠》、《黄溪医约解》、《幼幼近编》、《医学近编》等书。此书为丛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