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司马法

司马法

一卷。旧题齐司马穰苴撰。考《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有“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司马穰苴兵法》。”由此可知,此书非司马穰苴自撰,为战国初齐国诸臣所追辑而成。隋、唐以来诸史志书目皆以为司马穰苴自撰,误。《汉书·艺文志》著录《军礼司马法》一百五十五篇,入礼类。《隋书·经籍志》著录成《司马兵法》三卷,后世通行本,以篇页无多,合并为一卷,《四库全书》本因之。全书四篇,仁本第一、天子之义第二、定爵第三、严位第四。《武经七书》本《司马法》分三卷。以仁本、天子之义为卷上;定爵为卷中;又从严位中析出一篇,名“用众”,共二篇为卷下。另有佚文六十余条,一千六百多字,见《玉函山房辑佚书》及《续编三种》。此书要旨崇尚仁义,开篇云“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为正。”故班固列是书入礼类,不为无据。在治军思想上“尚法”为主。“治国尚礼,治军尚法”,二者不同,“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军容入国则民德废,国容入军则民德弱”(《天子之义》)。治军不同于治国,必须赏罚分明,这种思想是可取的。此外,书中所云“五虑”,即顺应天时、广集财富、人和、地利、兵器精良。战争中要善于从众寡、轻重、治乱、进退、难易、固危、先后、息怠、强静、微静等等各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这些论述均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弥足珍贵。此书向为后世所重,其所阐述的以法建军思想和具体的军法内容,无不为后世奉为圭臬。学者论周代兵制也多所采资。宋代此书列入《武经七书》,成为武举应试的经典之一。此书的刊本极多,宋刻《武经七书》本为现存最早刊本。它如《兵法汇编》本、《曾氏丛书》本、《诸子萃览》本、《子书百种》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续古逸丛书》本等,不一而论。新刊本有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此书的注本很多,现存较著名的古注本有宋施子美《武经七书讲义》中的《司马法讲义》,明刘寅《司马法直解》。今人注本有李零《司马法译注》,1992年6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 钜野县志

    ①十卷。明吕鹏云、方时化修,吕封齐纂。吕鹏云号溟南,直隶东明县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授任钜野知县,官至御史。方时化,歙县人,举人出身。天启初任钜野县知县。考钜野县志,创修于明嘉靖二十五年(

  • 春秋正业经传删本

    十二卷。清金瓯撰。金瓯字完城,一字宁武,浙江秀水人。此书系专为科举而作,书名中“正业”一语即指举业,因此,作者将《春秋》经文中不宜用来命题的文字尽行删去,所以又称为“删本”;至于“传”这部分,其内容则

  • 适适斋鉴须集

    七卷。明陈玉辉(约1616年前后在世)撰。陈玉辉,字达卿,号荆碧,福建惠安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九(1601年)进士。官至南京监察御史。所著有《客客轩散言》、《皇草》、《公余课儿草》、《岳阳草》诸种。

  • 周易经典证略

    十卷。清何其杰撰,何其杰字俊卿,山阳人,同治甲子(1864)举人,官至内阁中书。据此书凡例:“纯以他经解此经。或籍证子史诸集,皆与易义词异而义同者,或时有采辑解易各家注释,则列入夹注中。”故凡经史子集

  • 柘轩集

    四卷。明凌云翰撰。凌云翰,字彦翀,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元至正十九年(1359)举浙江乡试。除平江路(今江苏苏州)学正,不赴。洪武十四年(1381),以荐授四川成都教授。因贡举乏人,谪南荒

  • 横塘集

    二十卷。宋许景衡(1072-1128)撰。许景衡,字少伊,温州瑞安(今浙江温州市)人。元祐九年(1094)进士。宣和六年(1124),召为监察御史。钦宗即位,以左正言召,累迁中书舍人。高宗朝至尚书右丞

  • 两朝宪章录

    二十卷。明吴瑞登撰。瑞登字云卿,明武进(今江苏常州)人。由贡生官光州训导。著有《两朝宪章录》、《绳武编》。薛应旂纂洪武至正德九朝事迹为《宪章录》,瑞登因辑嘉靖元年(1522)至隆庆六年(1572)凡五

  • 读史提要录

    十二卷,清夏之蓉撰。夏之蓉字芙裳,号醴谷,高邮(今属江苏高邮县)人。雍正进士,乾隆初年举荐博学鸿词科,授为检讨,曾经主持福建科举考试,督学广东和湖南,以古文之学校士,录其尤者为《汲古编》。辞官归家后主

  • 资州直隶州志

    三十卷首四卷,清刘炯修,张怀渭等纂。刘炯,曾任资州知州。资州有志始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纂修者为知州三韩朴怀德。兹编则为续康熙志而作。《资州直隶州志》嘉庆二十年(1815)刻本,共三十卷。卷首

  • 丰润县志

    ①十三卷。明王纳言修,石邦政、谷九鼎纂。王纳言,字梧月,常州武进人,嘉靖进士,曾任丰润县知县。石邦政,号文衢,丰润县人,嘉靖举人,官陕西延安府同知。谷九鼎,字时举,号还山,丰润县人,庠生。隆庆四年王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