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味经斋遗书十五种

味经斋遗书十五种

四十一卷。清庄存与(1719-1788)撰。庄存与字方耕,号养恬,武进(今属江苏)人。乾隆十五年(1745年)成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四迁内阁学士,官至礼部左侍郎。为官清廉。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任直隶学正时,典满州及蒙古童生考试,因主考严格引起贵族子弟不满,考生起哄,使御史上书免他的职。后来皇帝亲自主持考试,搜得考生夹带,惩罚肇事者,方平息这场风波。典试浙江时,巡抚馈金不受。不得已,巡抚又送二品冠给他,在途中,随员告诉存与,冠顶有价值千金的珊瑚珠,存与便派人到千里之外送还。庄存与为清代今文经学的代表,常州学派的开创者。他通六经,治《易》贯穿群经。虽旁涉天官、分野,但不象汉、宋人参入术数言《易》。著有《彖传论》、《彖象论》各一卷,《系辞传论》、《卦观象解》各二卷,《卦气解》一卷。治《尚书》不分今古文字异同,剖析疑义,深得孔书序义以及孟子论世之意。著《尚书既见》三卷、《尚书说》一卷。所著《春秋正辞》不讲汉学之名物训诂,而专讲“大义微言”,是清代今文学的第一部著作。但他并不是一个绝对的今文学者。庄氏治《诗》则详于《变雅》,发挥大义,著《毛诗说》四卷。另外还著有《周官记》、《周官说》。所著后人编为《味经斋遗书》。庄氏之学传其侄述祖、外孙刘逢禄。自此庄氏之学遂大炽。《味经斋遗书十五种》目录:《易》一,《彖传论》一卷,《彖象论》一卷,《系辞传论》二卷,《八卦观象解》二卷,《卦气论》一卷。《书》二,《尚书既见》三卷,《尚书说》一卷。《诗》三,《毛诗说》四卷。《周官》四,《周官记》五卷,《周官说》五卷。《春秋》五:《春秋正辞》十一卷,《春秋举例》一卷,《春秋要指》一卷。《乐》六,《乐说》二卷。《四书》七,《四书说》一卷。有清道光间宝研堂刻本,及光绪八年(1882)重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洪洲类稿

    四卷。明王圻(约1580年前后在世)撰。王圻,字之翰,上海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官累福建按察佥事。著有《东吴水利考》等。是集凡诗一卷,文三卷,乃其提学湖广时所自编。其孙谟又为重

  • 经典释文考证

    十卷。清卢文弨撰。卢文弨生平见“重校方言”。卢氏校刊《经典释文》之后,别为《考证》,学者赞为精审。《考证》附于抱经堂本《经典释文》之后。

  • 四书辨讹

    六卷。清汪陞撰。汪陞字兰友,安徽婺源(今安徽婺源)人。是书题曰辨讹,首列先儒之注,辨其合不合;其次论及当世流行的著名时文;再次论及诸选家评跋之语。凡说之讹者,以点标记;不讹者,以圈标记;谛当明快者,则

  • 释谷

    四卷。清刘宝楠撰。刘氏生平著述,见“论语正义”。是编专释谷名。宝楠认为程氏《九谷考》于麦豆麻考证甚详、余则颇多阙略失误,遂广引群书,旁推交通、对程氏之说加以辨证,如谓程氏以“穱麦”为“爵麦”、“穞豆”

  • 中都储志

    十卷。明张良知撰。张良知,字幼养,山西安邑(运城)人。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以南京户部员外郎,监督收放粮斛。时撰是书。其卷一为典制、卷二为部使、卷三为公署、卷四为经赋、卷五为仓库、卷六为官俸

  • 春秋国名考释

    三卷。清鲍鼎撰。鲍鼎,丹徒(今江苏丹徒)人。钻研金石学,著有《墨厂金石三书》等。《春秋国名考释》对《春秋》经传中所见诸侯国名详加考订,有民国年间石印本。

  • 十七史论

    九卷,年表一卷,清夏敦仁撰。夏敦仁,字调元,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其中《十七史论》论述的是汉代到五代时期的史事,尽管所论有些陈旧,但他在每个朝代前各系世系,将正统王朝的世系与非正统的朝代世系并列,

  • 槐轩集

    十卷。清王曰高(约1673前后在世)撰。王曰高,字登孺,一字北山,号槐轩,生卒年不详。茌平(今属山东茌平)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授庶吉士。后改为给事中,历十七年多有建白。著有《槐轩集》。是集

  • 增补四礼便览

    八卷。朝鲜黄泌秀撰。黄泌秀号惠庵,昌原人,生卒年未详。李縡著《四礼便览》以冠、婚、丧、祭四礼为纲,广征古经及先儒论著,考辨古今沿变,被朝鲜士人奉为权威。李縡又另著《类会》一编,专谈变礼,与《四礼便览》

  • 乐至县志又续

    四卷首一卷,民国杨祖唐修,蒋德勋等纂。杨祖唐,遂宁人,曾知乐至县事。蒋德勋,邑人。《乐至县志又续》民国十八年(1929)刻本,此志子目之异于旧志或新增者,有自治机关、法团、知事、局长、驻军、肉税、菸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