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明董纪撰。董纪,字良史,又字行,更字述夫,上海人,生卒年不详。洪武十五年(1382)举贤良方正,廷试对策称旨,授江西按察使佥事。未几告归,筑西郊草堂以居。因即以名其集为《西郊笑端集》凡二卷。然其
一卷。清曾骏章(大约1842-?)撰。曾骏章原名务,字干忠,号云田,顺德(广东顺德)人。清监生,骏章少负奇气,洒脱不群。骏章性闲旷,嗜泉石,遁迹山林,时抚琴发秋籁与流泉、落叶声相答和,暇则作画,将胸中
一卷。清毛先舒(详见《声韵丛说》)撰。认为道德智能高,学识渊博的圣人深知生死存亡的奥秘。乾道变化,完美的人希望人性善良,恪守人伦纲常的人愿人性善良,只有为善之人,才会有美妙的来世。先舒欲主佛教之说,却
①一卷。原题阙名。此卷所辑,共有十条。其中,只有“周公归政于成王,太平制礼,鸾凤见“一条,与《太平御览》所引完全相同,其他九条如“尧沉璧于河,白云起,回风摇落”条,“帝尧即政,景星出翼”条,“尧即位七
一卷。明李奎撰。李奎,字伯文,号珠山,又号龙珠山人。归安(浙江吴兴)人。生平事迹见《李伯文诗选》条。此篇为李奎居乡里之时,流连湖上景物而作。共六十四首。版心有龙珠山房四字,版式与《闽中稿》略同。首有归
一卷。清宋琬(1614-1673)撰。宋琬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顺治八年任浙江宁绍道台,登州于七为乱时,其族子诬告他参预谋逆,被下狱三年,后起为四川按察使,卒于北京。善
一卷。旧本题宋庞元英(详见《文昌杂录》)撰。此书《宋史·艺文志》及诸家书目俱不载,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让》考:此书记南宋宁宗、理宗两朝事,而庞元英是北宋神宗元丰中人,作者之伪不言自明,大概是明代人假托。
七十七卷。元末明初王祎(1322-1373)撰。祎字子充,义乌(今属浙江)人。元末隐居青岩山著书。朱元璋取婺州,召为中书省掾史,与宋濂并誉为“浙东二儒”。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洪武二年(
五十六卷,附录四卷。清张炳翔编。张炳翔,生卒年及事迹不详。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对许慎《说文解字》研究,以清代最为盛行。清代以前,研究《说文》者虽历代有之,但没有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继南唐徐弦、徐锴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未,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