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少仪外传

少仪外传

二卷。南宋吕祖谦(1137-1181)撰。吕祖谦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与朱熹、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以荫补入官,后举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历任太学博士、秘书郎、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等职。他少受家学,长从林子奇、汪应辰、胡宏游,又与朱熹、张栻为友。曾居明招山讲学,晚年建丽泽书院。于淳熙二年(1175),约陆九渊会朱熹于信州(今江西上饶)铅山鹅湖寺,讨论治学方法,意欲调和朱陆之争。其学本于家庭,不名一师,不私一说,虽然博杂,但仍以儒学为宗。为学主“明理躬行”,认为“理”或“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总则,无所不在,永恒不变。循理而行,则无覆亡之患。提倡经世致用,为学要从民生实用上下功夫,讲实理,育实才,求实用。强调以史为鉴,反对空谈阴阳之说。主要著作有《东莱集》、《春秋左氏传说》、《东莱左传博议》、《少仪外传》等。此书为训课幼学而撰,取《礼记·少仪》以为书名。书中杂引前哲之德行嘉言,兼及立身行己,应世居官之道,不限生活常规细节,故曰“外传”。犹如韩婴引事说《诗》,而自题《韩诗外传》一样。书中采辑旧文,体例略同于朱子《小学》。他认为,洒扫、应对、进退之事,也即精义入神之妙,而初学者往往多有忽视,掉以轻心。故采辑前言往行所当知而易见者,汇编成书,用以训课幼学。他强调后生学问须理会《曲礼》、《少仪》、《礼仪》等学。主张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为学之道要致诚,必须做到居处齐庄,志意凝定,不妄言,不苟笑。开卷读书必须恭敬,如对圣贤。掩卷沉思,必须根究义理。提倡持身以清洁,处心以公平。当官者须不忘“清”、“慎”、“勤”等三事。知此三事则可以持身,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为人子者要尽孝道,恭恪奉亲,慎无懈怠。他认为后世学者能阅读此书,便会各因其所得而有自立之地。全书采择较精,语言流畅、深入浅出、简明易懂。对研究儒家教育思想及我国古代的启蒙教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原书已佚,世无刊本。今本载于《永乐大典》中,清修《四库全书》从大典中辑出有宋人胡岩起《跋》,吕祖谦弟吕祖俭《序》。此书又名《辨志录》。有《四库全书》本,《墨海金壶》本,《守山阁丛书》本,《金华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江皋小筑集

    三卷。明李元弼撰。李元弼,字靖吾,广东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中卜筑江皋,题为十景。集友朋唱和成编,而以所作诗稿为附表。有两淮马裕家藏本。

  • 北山集

    三十卷。宋郑刚中(1088-1154)撰。郑刚中,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县)人。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颇有政绩,威震境内。初曾为秦桧所荐,后秦桧对其在蜀专擅不满,罢谪桂阳军居住,再谪

  • 天延阁诗前集

    十六卷。《后集》十三卷。附《花果会唱和诗》一卷,《赠言集》四卷。清梅清(1623-1697)撰。梅清生平详见《瞿山诗略》(辞目)。是集分为前、后二集。前集十六卷。包括《乐府》、《乐家园草》、《新田集》

  • 春秋左传读叙录

    一卷。章炳麟(1868-1936)撰。章炳麟字太炎,浙江余姚人,近代著名思想家、学者。早年参加同盟会,进行反清宣传和政治活动,曾因《苏报》案与邹容等入狱。辛亥革命后主要从事学术研究。他是我国近代一位极

  • 金石遗文

    五卷。明丰道生(生卒年不详)撰。道生即丰坊晚年所改之名,字人翁,别号南禺外史。嘉靖二年(1523)进士,出为南京吏部考功主事,寻谪通州通知,免归。博学工文,尤善书法,其诸经伪本,多以篆籀古文书之,家有

  • 五鹊别集

    二卷。明卢宁撰。生卒年不详。卢宁字献子,号冠岩,南海(今广东)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官至登州府知府。受业黄佐之门,佐乐典序即卢宁所作。此集中所收官南京刑部时讲学新泉精舍之作,是门人程子明

  • 孟东野集

    十卷。唐孟郊(751-814)撰。孟郊,字东野,唐代诗人。湖州武康(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曾两次应进士举,均落第。贞元十二年(796)四十六岁时才登进士第。后授为溧阳县尉,在任时终日吟诗,吏事多

  • 熬波图

    一卷。元陈椿撰。椿天台(今属浙江)人。生平未详。此书为元统中作者为下砂场盐司时,据旧图补成。分“各团灶舍”、“筑垒围墙”、“起盖灶舍”等47图,每图各有说明,并附以诗。凡晒灰打、运薪试运等方法具载。诸

  • 玉兰堂帖

    六卷。刻者不知其名。第一、二卷题“古法帖”,第三、四卷题“唐名人帖”,第五、六卷题“宋名人帖”。形式上六卷皆同,而刻尾年月则大异。前二卷云:万历庚寅云阳姜氏玉兰堂摹勒上石。后四卷帖尾则云:淳熙三年二月

  • 益斋存稿

    一卷。明翁正春(约1624年前后在世)撰。翁正春,初名允益,字克生,浙江金华人。生卒年不详。春曾纵游江湖间,其诗颇多哀厉之音。是集诗凡一百十三首,为其子煊、煐录之,附编宋翁卷《西岩集》在后。四库编者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