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古文疏证
见《古文尚书疏证》。
见《古文尚书疏证》。
四卷。唐李约(生卒年不详)撰。李约,字存博,号萧斋。唐肃宗、代宗朝重臣李勉之子,官至兵部员外郎,善书画,通音乐,当时颇享盛名。撰有《道德真经新注》四卷。《道德真经新注》,又称《道德经新注》。唐人研究《
十卷。南宋朱弁(?-1144)撰。朱弁字少章,号观如居士,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朱熹族叔祖。朱弁在太学时,即以诗文见重于晁说之。建炎元年(1127)奉诏使金,为金拘留,金人迫仕伪齐,誓死不屈,被留十
敦煌本残卷,首尾残缺,不著撰者姓名。只存九十八行,上起《大雅·旱麓》,下讫《召旻》。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徐氏音者三十一则,与残卷相较,文字相同者八条。据此可知此书确为晋徐邈所作。《隋书·经籍志》经部诗
三十五卷,首一卷。民国厉家桢、吕耀钤修,吕芝延、施仁纬纂。厉家桢,民国年间任南田县县长。此地旧属宁波府,四面滨海,明代与定海、玉环,皆在封禁之列,海中十洲,以大佛头山为主,共大小一百零八岛。清光绪初,
一卷。宋曾慥(详见《类说》)撰。此书内容丰富,广闻博见,上自朝廷典章制度,下至士大夫言行事迹,以及文评、诗话、诙谐、嘲笑之属,随所见闻,皆载录记述。虽征引丛杂,不无琐屑,但可资参考者居多。其中某些史实
二十卷。清王先谦(见《尚书孔传参证》)撰。是书汇集了清代学者考订研究的成果,可谓清代《荀子》研究集大成之作,虽不能说全面收集,但不失为研究《荀子》提供最方便的书。是书,集录诸家校释荀书之言,而分别依次
六卷。明钱福(1461-1504)撰。钱福,字与谦,号鹤滩,华亭(今江苏松江县)人。明弘治三年(1490)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福为一时名家,其居所近鹤滩,因以自号,并名其集。福少时既聪颖有悟性,诗
二卷。清张夏撰。张夏字秋韶,号菰川,无锡(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早年师事马世奇,后入东林书院,受业于高世泰。长期隐居菰川,终身不仕。推崇程朱理学,平生著述甚多,除本书外,尚有《洛闽源流录》、《锡山
二卷。汉贾逵(30-101)撰,清马国翰辑。贾逵字景伯,扶风平陵(今陕西兴平)人,贾谊九世孙,东汉著名学者。弱冠能诵《左传》及《五经》,以大夏侯《尚书》教授,兼通五家《穀梁传》,诸儒称之曰“问事不休贾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避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