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康輶纪行

康輶纪行

十六卷。清姚莹撰。姚莹(1785-1853),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安徽桐城县人。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授福建平和知县,提升为台湾道,时值***战争,因积极防御抵抗,被发往四川。文宗即位复起用,任湖北武昌盐法道,官至湖南按察使。著有《中复堂全集》。其事迹详载《清史稿·姚莹传》。道光间,姚莹发往四川效用任同知,昨乍雅正副两呼图克图相争,四川总督檄文姚莹前往平之,姚莹谓夷人难以德化,孑身前往,徒损国威,川督不听。其行至乍雅,果然不得要领。川督劾其畏难,责命再次前往,事方平定。因其奉使乍雅及察木多,察木多又名喀木,快读为康,故以康輶为名。此书作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书记往来各事,按日排次,全书大致分为六端:一、乍雅使事始末;二、喇嘛及诸异教源流;三、外夷山川形势风土人情;四、入藏诸路道里远近;五、泛论古今学术事实;六、沿途感触杂撰诗文。末卷绘图十六幅,首载世界。及亚洲全图,附以西藏乍雅地图为终,每图皆加说明。是书论乍雅兼考西藏,因西藏而及回疆,西藏之外诸国,如廓尔喀等尤为致意。附图中藏地图考订尤为精详。此书收入《中复堂全集》和《笔记小说大观》第七帙。

猜你喜欢

  • 刊定尚书古今文注

    二十卷。清丁宝桢(1820——1886年)刊定。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人,咸丰进士,官至四川总督,卒谥文诚,有《丁文诚公奏稿》等。此书卷首有丁宝桢自序,卷中题孙星衍撰注,大概是就孙星衍的《尚

  • 文源

    十二卷,附录二卷。近代林义光(生卒年不详)撰。义光字药园,福建闽县(今闽侯县)人。林氏认为《说文解字》只就篆字说解,不足以探文字制作之原,因采辑钟鼎遗文,审察六书,以定诸字之本形、本义。是书前为林氏自

  • 陔余丛考

    四十三卷。清赵翼(1727-1814)(详见《二十二史札记》撰。此书为作者从黔西罢官以后的读书札记,过了十余年,方始刊行,因为是“循陔”时所辑,故名为《陔余丛考》。全书不分门目,编次先后则以类相从。第

  • 凝斋遗集

    八卷。清陈道(公元1707年-1760年)撰。陈道,字绍洙,号凝斋,江西新城人。乾隆戊辰(1748)进士。著有《凝斋遗集》。是集凡八卷,集为其子陈守城等所刊,文六卷、诗二卷。其文多讲学之作,学究气甚浓

  • 吴梅村词

    一卷。清吴伟业(1609-1672)撰。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鹿樵生,太仓(今属江苏)人。幼禀异慧,受到复社领袖张溥的赏识,被收为弟子。崇祯三年(1630)举人,四年(163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

  • 扁鹊心书

    三卷。宋窦材(生卒年不详)撰。窦材,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一说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曾官武翼郎。此书托名扁鹊所传。作者认为草木之药,仅可治小病,故张仲景以下方剂皆不足恃。而灸法才能治大病。用药

  • 豫章诗话

    六卷。明郭子章(详见《衣生易解》)撰。是书专记豫章(江西南昌)一地的诗坛情况。所录历代诗人,皆与豫章有关,或为豫章之人,或曾在豫章任职,或曾到豫章游历,颇有地域特色。书中内容辑自他人著作,采自郡县志书

  • 孟子列传补编

    一卷。清张承燮纂。承燮,清末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张氏以《史记》中孟子事迹记载简略,而与各世家及《六国年表》多自相矛盾,故取历代言孟子较详者,为之补缺、订正,分段叙述孟子幼学时事及游历之事。此书有光绪

  • 戴友梅事实

    一卷,附一卷。清戴燮元撰。燮元,清末江苏丹徒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该书记其父戴肇辰生平。肇辰,字友梅,历官山东登州、济南、广东廉州、琼州、广州等地知府。任官山东时,曾与捻军作战,保卫登州城;任

  • 学算笔谈

    十二卷。清华蘅芳(详见《代数术》)撰。《学算笔谈》是华蘅芳对数学诸方面的一部介绍评论性著作,也是一部通俗浅近的教科书。前六卷于1882年完成,后又续成六卷,共得十二卷。《学算笔谈》卷一到卷五论算术,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