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清莫友芝(1811-1871)撰。友芝字子偲,号郘亭,晚号眲叟,贵州独山人。道光辛卯(1831年)举人,曾客曾国藩幕。通小学,精版本目录之学,为晚清宋诗派作家。著作尚有《韵学源流》、《郘亭诗钞》
八卷。明胡直(1517-1585)撰。胡直字正甫,号庐山,泰和(今属江西)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中进士,初授北部主事。后历任湖广佥事、四川参议、湖广督学、广西参政、广东按察使、福建按察使等职。他
十九卷。明王世贞(详见《弇山堂别集》)编。短篇文言小说、故事集。与《艳异编》同时刊行,也有汤显祖评,取材范围、故事内容、编排体例与《艳异编》概同,分部略有差异,为二十三部:神部、龙神部、仙部、鸿象部、
七卷。明邵一儒编。邵一儒字仲鲁,山东海阳人。生卒年不详。是书成于万历四十七年(1620)九月。时廷议以万历四十八年(1621)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1621),故其序以泰昌纪元。徐献忠曾有《六朝声偶》,
共十卷,其中《韵辨一隅》八卷,《补遗》一卷,《续补》一卷。清诸玉衡撰。玉衡字星五,一字稼轩,上海嘉定人。博学工文,尚著《醉月西庐诗古文稿》、《经史札记》、《说文考略》等。诸氏认为一代有一代之功令,今作
二十七卷。诗余一卷。清何绍基(1799-1873)撰。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一作猿叟),道州(今湖南道县)人。少承家学,嗜读博闻,道光十五年(1835)中举人,次年举进士,选庶吉士。后授编
三卷。清方溶撰。方溶字蓉浦,浙江海盐人,岁贡生。《禹贡》有图,始自晋裴秀,但其图久佚。后来研究《禹贡》的学者,也大都配有图,但都没有胡渭的《禹贡锥指》详细。方溶此书,意欲简约,提纲挈领,书首列有十幅图
四卷。清赵佑(详见《尚书质疑》)撰。该书也是作者的读书心得。他曾说自十二岁受《春秋》,读三传注疏至十数遍,有所见解,就随时笔录,成《读春秋存稿》四十余篇,不成章的就编为《春秋三传杂案》,大体上在于补传
不分卷。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闽人祝时泰游于杭州,与其友结诗社在西湖之上。其时会吟者有“紫阳社”、“湖心社”、“玉岭社”、“飞来社”、“月岩社”、“南屏社”、“紫云社”、“洞霄社”等八社。八社分
四十卷。宋张行成(详见《皇极经世索隐》)撰。此书又名《皇极经世通变》、又作《通变》,是张行成所撰“易说七种”之一。北宋陈抟、邵雍等传承相袭,创先天象数学以说《易》,传有卦数诸图。张行成取先天卦数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