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泰州志

泰州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王有庆、刘铃等修,梁桂等纂。王有庆,天津人,道光四年任泰州知州,六年复任。刘铃,安徽怀宁人,道光七年任泰州知州。梁桂,江苏江浦县人,廪贡生,嘉庆二十三年(1818)任泰州学政,道光元年复任。道光四年(1824),王有庆知泰州事始设公局,延邑中宿学纂修此志,不数月,奉委北行监收海运。次年,陈道坦继任知州继修,又以母忧去任回籍。刘铃摄州后克终其事,凡越三年乃成。卷前有序、凡例、职名。卷首为泰州四境图、城池图和水利图;卷一建置沿革(星野附、祥异附);卷二疆域(乡都附、庄镇附);卷三山川;卷四河渠;卷五风俗、物产;卷六城池(街市坊巷附);卷七公署(义局附);卷八学校(书院附、义学附);卷九赋役(蠲赈附、前明马政附);卷十军政(驿站附);卷十一盐法;卷十二祠祀(坊表附);卷十三至十四秩官表;卷十五至十六选举表(封荫附);卷十七事略;卷十八寺观;卷十九古迹、冢墓;卷二十名宦;卷二十一至二十七人物(儒林、忠节、孝友、仕绩、文苑、笃行、隐逸、艺术、流寓、释道);卷二十八至二十九列女;卷三十至三十三艺文;卷三十四金石;卷三十五杂志;卷三十六旧序。此志续自雍正州志。其体例比雍正州志较为严整,内容也较详明适当。专设金石一目,汇集有关地方文献资料。乾隆三十三年(1768),析泰州属地置东台县,故分县后的东台人物事迹不录。此志纂者虽为署州学正梁桂,而董其事者实为州之富室高銮,州人以此志为高氏立传者多至十二卷人,谓为不公。越三载,任钰等仿毛西河《萧山志刊误》之例,纂辑《泰州新志刊谬》二卷,确有不少纠谬辨误、正讹补遗之处,但惟纠人物各传,专攻高氏,挟私泄忿,恐不尽为是非之公。有清道光七年(1827)刻本、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胡维藩、朱枚刻本。

猜你喜欢

  • 沧浪诗话

    一卷。宋严羽(详见《诗集》)撰。此书或称《沧浪吟卷》,为闽中刊本,以诗话置诗集之前,为第一卷。袭其诗集之名,实非本名也。首为《诗辨》,依次为《诗体》、《诗法》、《诗评》、《诗证》,凡五门,末附《与吴景

  • 全吴纪略

    一卷。明杨廷枢(?-1645)撰。杨廷枢字维斗,江苏长洲(今苏州吴县)人。崇祯庚午(1630年)乡试第一,为复社成员。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下苏州,犹服明衣冠,拒不剃发,巡抚土国宝执而三谕之,仍不

  • 澄清堂帖

    十卷。不著刻者姓名。该帖以甲、乙、丙、丁等十天干为分卷标志,现仅存前五卷王右军书。由于该帖直到清乾隆时才有论及,明以前未见著述,故对该帖真伪各执一词。董香光等认为是南唐时刻,程南村则认为是宋人伪帖。据

  • 叠雅

    十三卷。清史梦兰撰。史梦兰(1813-1898)字香崖,号砚农,别号竹素园丁。乐亭(今河北乐亭县)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举人,选山东朝城知县,因母老不赴。后曾国藩招聘主讲莲池书院、李鸿章招修《畿

  • 易镜

    ①无卷数。清戴天章撰。戴天章字汉文,湖州人。该书仅有上经下经,只讲卜筮。其解释甚略,而且均杂有互变、纳甲、五行之说。盖言数而流于术,而且沿袭汉学徒有形式。《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② 十一卷。清何毓福撰

  • 毛诗序义

    一卷。南朝周续之(377-423)撰。清王谟辑。《宋书》、《南史》周续之传皆云周氏通毛诗,然其著作见于著录者唯有《圣贤高士传注》三卷。《毛诗序义》为清王谟从《北堂书钞》、《颜氏家训》中各辑一条,《匡谬

  • 周易旧注

    十二卷。清徐鼒著。徐鼒字彝舟,号亦才,江苏六合人。道光进士,官至福宁知府。作者治易以汉学为宗。认为王弼、韩康伯、程颐、朱熹虽纯驳不一,但都轻象数而重义理,不合易之本旨。于是作者取明何楷、清惠栋、张惠言

  • 宋朝事实

    二十卷,宋李攸撰。李攸,字好德,江阳(今四川泸州市)人。其生卒年月不详,曾官承议郎。其书原共有六十卷,前三十卷流行后,后三十卷因书中有涉及秦桧的内容,而未能公诸于世。今本二十卷是清乾隆修《四库全书》时

  • 天壤阁杂记

    一卷。清王懿荣撰。王懿荣(1845-1900),字廉生,山东福山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翰林院编修,官至祭酒。光绪七年(1881)到长安(今西安),得剑一,鸟书,如花如字,为天下第一。光绪二十五

  • 安邱县志

    二十八卷。明熊元修,马文炜纂。熊元字子贞,河南光州人,万历十二年(1584)进士,十三年(1585)授安邱知县。马文炜字仲韬,邑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授确山知县。曾任德安、云梦、孝感,官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