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清江三孔集

清江三孔集

四十卷。宋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撰。临江(今江西清江等地)守王编。孔文仲字经父,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嘉祐六年(1061)进士。官中书舍人。孔武仲字常父。嘉祐八年(1063)进士。官礼部侍郎。孔平仲字毅父。治平二年(1065)进士。官金部郎中。事迹见《宋史》本传。是集收孔氏三兄弟之诗文。孔文仲兄弟与苏轼、苏辙同时,并以文章名一世。故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语。南渡后遗文散佚,王始访求而刻。前有庆元五年(1199)周必大序。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文仲二卷、武仲十七卷、平仲二十一卷,与此本合。文仲诗仅七首,然吕祖谦《宋文鉴》载其《早行》古诗一首,乃佚而不收。《宋文鉴》编于孝宗淳熙四年(1177),《舍人集》编于宁宗庆元四年(1198),在其后二十一年,不应不见,不知王是否有所去取。武仲侍郎集,青词、斋文同题曰制,于例未安,似非原目。平仲郎中集古律诗外,别出诗戏三卷,皆人名、药名、回文、集句之类,盖仿《松陵集》杂体别为一卷例。案王士祯《居易录》,载宋荦寄三孔文集,通仅五卷,惜其已非庆元之旧。王士祯、宋荦皆家富图籍,而所见尚非完帙。此本独全,则足应重视。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别本古微堂外集

    七卷。清魏源(1794-1857)撰。生平(见《古微堂外集》条)此编共文九十篇,乃源集之初刻。宣统元年(1909),长沙黄象离又别搜辑源遗文为此刻所未载者共三十余篇,重加编次,定为八卷,由上海国学扶轮

  • 香叶草堂诗存

    一卷。清罗聘(1733-1799)撰。罗聘,字遁夫,号两峰,又号花之寺僧,安徽歙县入。长期寓居江都(今江苏扬州),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自题其居室为“宋草诗林”。罗聘为金农弟子,工诗、画,好

  • 敦煌写本真草千字文

    一卷。梁周兴嗣(?-521)撰。兴嗣字思纂,河南项(今项城)人。武帝时拜安成王国侍郎,改官给事中。帝每令为文,如《铜表铭》、《檄魏文》等,辄称善。著有《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住职仪》等。据唐李

  • 杨公笔录

    一卷。北宋杨延龄(生卒年不详)撰。杨延龄,一作杨彦龄,里居未详。书中自称元丰中曾为山阴尉,又称任隰州司户。又曰元丰八年(1085)秋为滏阳令。后自江宁上元移宰常州武进,以朝奉郎致仕。学问博洽,本书以外

  • 场居集

    二卷。《田居稿》一卷。《河上稿》一卷。明李化龙(1554-1611)撰。李化龙,字子田,河南长垣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累官工部右侍郎。卒,谥襄毅。著有《平播全书》,是集凡四卷。李化龙平生以善经

  • 周氏冥通记

    见《冥通记》。

  • 碧湖集

    二卷。释水光(生卒年未详)撰。释永光,字海印,湖南益阳人。此集为永光卒后友人西山逸士溥儒为之选刊者。计诗二百六十余首,分为二卷。上卷为五古及五律。下卷则七律及五言绝句。其诗气体高妙,音节自然,以五律为

  • 古铜爵书屋金石文补遗

    一卷。清宋世荦撰。宋世荦,字确山,河南商丘人。官扶风县知县。书前为目录,书末附咸丰十年(1860)孙三锡跋。书中所录金石文,仅有二十种,除汉右扶丞李禹题名为王森文搜集以外,多为宋世荦自己搜得。如后魏魏

  • 毛诗古韵杂论

    一卷。清牟应震撰。此书杂论古韵不局限于《毛诗》,盖因治《毛诗》而兼及其他。以为古时已有韵书,以《诗》证之,十五国之地,东西三千里,南北二千里,上自《商颂》,下至《陈》风等,千数百年之久,而用韵没有多大

  • 诗隽类函

    一百五十卷。明俞安期(详见《唐类函》)撰。本书采录皇古至唐代之诗,集为一编。全书分三十六部。约七百七十多类。其书之凡例言:以材具为主,以掇拾为用。故但分门摭录,间附以诗话小说。又称焦竑之语,以为《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