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琼林雅韵

琼林雅韵

一卷。明朱权撰。朱权(1378-1448)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自号臞仙,别号涵虚子,又号丹丘先生、大明奇士。封宁献王,初封大宁,永乐初改封南昌。卒谥献。长于戏曲理论,尤精音律。另著有《太和正音谱》。此书成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小学考》云:“《浙江采集书目》云:《琼林雅韵》一册,明宁献王权撰。删并卓氏《中州韵》,存十九字母,各系于四声下。”《善本书室藏书志》于《琼林雅韵》目下注云:“前有自序云:卓氏著《中州韵》,世之词人歌客,莫不以为准绳。予览之,卓氏颇误脱;因琴书清暇,审音定韵,凡不切于用者去之,舛者正之,脱者增之,自成一家,题曰《琼林雅韵》。”二家皆谓《琼林雅韵》是改订卓氏《中州韵》而成。《四库全书提要》谓“是书凡分十九韵,大抵袭周德清《中原音韵》体例”,认为是删并周书而成。朱氏《琼林雅韵》与《中原音韵》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因为卓氏《中州韵》是据《中原音韵》而加以厘订编写的,《琼林雅韵》所据即或是《中州韵》,也是间接依据《中原音韵》。是书虽分十九韵部,但标目完全改变。其目如下:一穹窿、二邦昌、三诗词、四丕基、五车书、六泰基、七仁恩、八安闲、九鸾、十乾元、十一箫韶、十二珂和、十三嘉华、十四砗、十五清宁、十六周流、十七金琛、十八潭岩、十九恬谦。韵目用字力求典雅,很符合朱氏身份。此书平声不分阴阳,是《洪武正韵》之后,取消平声阴阳的第一部曲韵,大约受《洪武正韵》影响所致。后来王文璧《中州音韵》等书也合阴阳于一类,沿袭了《琼林雅韵》的作法。此书字数加多,全书除“穹窿”残阙上去与“邦昌”残阙平声无法计算外,共收录八千一百六十七字,较周卓两书增加很多。周卓书均无注释,此书则每字皆加注字义,这点亦为王文璧书所仿效。赵荫棠《中原音韵研究》云:“《琼林雅韵》一书在中国已不多见,惟江苏省立第一图书馆尚存一部,即钱塘丁氏所旧存者。”此书版本情况不详,清人大约没有重刻。

猜你喜欢

  • 龙潭山志

    八卷。清康阜撰。康阜,字筠储,湖南长沙人。龙潭山在长沙城北。麓山拱其前,如屏障。涝水从西来。左开大荡,曰苑垞,平畴交错,居人种荷最盛。右屈折盘旋绕山前,汇为浒渡,俗称水渡河。沃壤万顷,虹堤亘数十里。山

  • 古老子

    二卷。旧题许剑道人(生平事迹均不详)手刊。古人尊崇老子其人及书,常将《老子》一书刻于石上,以传后世,并题当事者字号以便青史垂名。收藏家又常于石上拓印图书以为珍品,此书则似为拓本。据《四库提要》载录,此

  • 王鲁公诗钞

    一卷。元王士熙撰。士熙字继学。生卒年不详。东平(今属山东)人。出身于文学世家,其父为翰林学士承旨王构。本人累官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在馆阁时,与虞集、袁桷等唱和,论者比喻为唐代岑、贾、宋、杨、刘,为元代盛

  • 周易述传

    ①清丁裕彦所著易学著作。十卷。丁裕彦,字毓清,山东潍扬县人。此书从经文本义出发解释经文,认为伏羲之卦即是经,故把它列在经文之前,并用孔子之言解释文王彖辞、周公爻辞。同时参同周易朱注,凡是经传辞后所列音

  • 农桑辑要

    七卷。元司农司编纂。司农司为元政府主管农业的行政机构。司农司的设立对于元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王磐《农桑辑要原序》云:“……行之五、六年,功效大著。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农司诸公又虑

  • 朝鲜赋

    一卷。明董越撰。董越字尚矩,宁都(今江西宁都县北)人。明宪宗成化已丑进士,生卒年不详。累官南京工部尚书。孝宗弘治元年(1488)正月,董越以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同刑科给事中王敞奉使至朝鲜,五月还朝

  • 梧笙馆联吟初辑

    二卷。清李星沅、郭润玉撰。李星沅,字子湘,别号石梧,湖南湘阴人。生卒年不详。道光进士。由编修累官两江总督。卒谥文恭。著有《李文恭公诗集》。郭润玉字笙愉,湖南湘潭人。陕西户县知县郭汪灿之女,李星沅之妻。

  • 黔阳县志

    六十卷。首一卷,清陈鸿作纂修,杨大诵纂。陈鸿作,贵筑人,曾任黔阳县知县。黔阳置县自汉始,县志创自南宋县令饶敏学。元、明两代亦有续修,然皆佚而无传。迄清首修于康熙知县张扶翼,再修于雍正知县王光电,三修于

  • 屏山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张曾敏纂修。张曾敏,曾任屏山县知县。《屏山县志》乾隆四十三年(1778)刻本,共八卷首一卷。卷首凡例、姓氏、图考。正文分为:卷一,舆地。卷二,建置、赋役。卷三,学校。卷四,秩官。卷五,选

  • 说文引经异同

    二十六卷,附录二卷。清沈家本(1840-1913)撰。《说文引经异同》二十六卷,系考证《说文》引经的著作。它把清代吴玉搢《说文引经考》、陈瑑《说文引经考证》、承培元《说文引经证例》和段玉裁、严可均、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