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蛰云雷斋丛书

蛰云雷斋丛书

十四种,四十九卷。清佚名编。此丛书未著编者名氏,收书以清代学者研究经史的著作为主,兼及杂家著述。其中以廖平、康有为二人著述最为重要。廖平治经前期倾向今文学,于今文学颇有贡献。康有为亦主今文之说,故二人著述可相互参照。丛书收入二人著作有:廖平《今古学考》二卷、《大小戴记章句凡例》一卷、《春秋左传古义凡例》一卷、《何氏公羊解诂十论》一卷、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十四卷、《长兴学记》一卷。其他著作为:刘逢录《论语述何》二卷、黄本骥《历代职官表》六卷、刘文淇《楚汉诸侯疆域志》三卷、夏鸾翔《致曲术》一卷、崔朝庆《读代数术记》一卷、《读四元玉鉴记》一卷、韩保征《盈朒演代》一卷、张东列《代数盈朒细草》一卷、周春《佛尔雅》八卷。有清光绪年间刊本。该书还有续集,收书六种,除译作《公法总论》、《西学课程汇编》外,其余为清人数学类著作。

猜你喜欢

  • 万年觞

    清朱素臣撰。朱氏生平见《十五贯》。此剧叙刘基居日郊行,于丘阜侧拾得瑶觞一个、剑一把、天书三卷。瑶觞上镌有“天子万寿”四字样。其字全是古文,不可辨识,而末还有一行楷书六字,云:“欲贯通,访卧龙。”刘乃访

  • 读中庸偶记

    一卷。清邱壑(详见《读大学偶记》)撰。是书随意涉笔,但语多见解。唯说“中庸”二字,谓《中庸》也是言礼之书,中是体,和是用。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用其中之谓中庸。”庸即用,致中和,则用中之谓,无时不

  • 稼民杂著

    三种,三卷。民国丁锡田撰。丁锡田字稼民,又字卓千,山东潍县人。生平喜史地之学。是书收书三种,有《后汉郡国令长考补》一卷,根据出土之碑碣等、补钱大听所撰之不足。《山东县名溯原》一卷,考命名本义。最末一种

  • 景子

    一卷。周景氏撰。清马国翰辑。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谓,景氏出自姜姓齐景公之后,谥为氏。景丑、景春,皆其后裔。战国时,景氏世为楚相,或云楚之公族,别为景氏,据此景氏为齐人。《汉书·艺文志》,儒家类著录

  • 输略馆集

    八卷。明范允临著。范允临,字长倩,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松江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上,授南京兵部主事,后提学云南,迁福建布政司参议。工诗文,善书画。卒年八十四岁。著有《输略馆

  • 历朝人物氏族会编

    十卷。旧本题曰禾川南里松山逸叟颖侯氏撰。未著姓名。查卷首有两方印,一曰尹敏,一曰颍侯。尹敏似为此书的作者。书中多载明末殉节诸臣。知作者似为清初人。以重编《百家姓》孔师东鲁,孟席齐梁诸句为纲,而杂引历代

  • 春秋辑说汇解

    二卷。清曹逢庚撰。逢庚字上章,号肃堂,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乾隆壬辰(1772)科举人,癸丑(1793)钦赐翰林院检讨。精于经学,著有《淡和堂经说》等。所著《春秋辑解》十二卷原藏于家,同治九年(1

  • 孔子弟子考

    一卷。清朱彝尊(详见《经义考》)撰。此书共列孔子弟子九十八人,先书知年岁者三十二人,次书不知年岁者六十六人。诸人事实从略,而详于历代封爵,搜采甚博,考据亦详。此书有康熙年间刊《曝书亭全集》本,道光十一

  • 左绣

    三十卷。清冯李骅、陆浩撰。李骅字天闲,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陆浩字大瀛,宁波定海(今属浙江)人。此书似可看作两大部分组成。前半有《读左卮言》、《十二公时事图说》、《春秋三变说》、《列国盛衰说》、《周十

  • 篆书忠经

    二卷。清刘源书。刘源字伴阮,工画。此经共十八章,每章一种书体。第一章古文,第二章小鼎,第三章钟鼎,第四章方鼎,第五章悬针,第六章摹印,第七章坟书,第八章笏文,第九章柳叶,第十章玉筋,第十一章偃波,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