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蛰庵文存

蛰庵文存

二卷。清杨模(1842-1916)撰。杨模字范甫,晚号蛰庵。江苏无锡人。光绪十一年拔贡,光绪二十年举人。青年时期,漫游广东,从师陈澧。后黄体芳视学江苏,建南菁书院,以经训造士,杨模从其学,业绩最佳。学成后长期充任张之洞幕僚。中举之后未授官,返归本乡开设俟实学堂,倡导西学,讲究格致,在守旧的豪绅嗾使下,学舍遭愚民焚烧,私宅亦付一炬,书稿大部毁于火中。后在湖北总持学务,兼任汉黄德师范学堂监督,达三年之久。本书是诗文合集,共收诗、文数十篇,为杨模晚年搜集烬余而成。其文取法汉魏,其诗力宗盛唐。本书有辛亥(1911)季冬无锡杨氏排印本。

猜你喜欢

  • 辨忠篇

    二卷。美国林乐知撰。中国蔡尔康笔述。此书分上下二篇,上篇主要论述忠有伪忠和真忠之分别,谓西人之论忠,不在于顺君,而在于爱国,要想做到忠,随时随事必自尽其爱国之真心,否则即是伪忠。伪忠之弊有三,首先是虚

  • 蠡县续志

    一卷。清耿文岱纂修。耿文岱曾任蠡县知县。康熙十九年(1680),直省修通志时,耿文岱任蠡县知县,逐集邑中耆硕,“广搜博稽”,纂录数十款,康熙十九年(1680)刻本,分为公署、城池、古迹、风俗、文庙、魁

  • 大学补释

    一卷。清张承华撰。承华其人详见《大学臆解》条。是书有承华自序,以为《大学》一书自朱王异论,遂成聚讼,然朱子之可议在更定节次,其义理则孔门之正传:阳明之可议在格物之解,其古本则戴记之原文。今本古本文异而

  • 苏米志林

    三卷。明毛晋(1599~1659)撰。毛晋字子晋,号潜在,常熟(今属江苏)人。明末藏书家,藏收84000余册,多宋元刻本,建汲古阁、目耕楼以储之。曾校刻《十三经》、《十七史》、《津逮秘书》、《六十种曲

  • 书义原古

    一卷。清张瓒昭撰。张瓒昭字斗峰,湖南平江人。此书所刊行的,只是卷三,也就是《禹贡》一卷。开始时,此卷说秦汉以后,儒者的训诂皆局限于自己的见闻,不能推明圣人之意,表章此篇的实义,因而推明经文,力图补旧说

  • 潠书

    八卷。清毛先舒(1620-1688)撰。毛先舒为清代文学家。生平详见《声韵丛说》辞目。《潠书》共八卷为毛先舒晚年自订的《思古堂十四种书》中的一种。所收均为杂文,篇末附王猷定、柴绍炳、沈谦等的评语。集中

  • 晋斋诗存

    二卷。清升寅(?-1834)撰。升寅字宾旭,姓马佳,满族镶黄旗人。初以拔贡考授礼部七品。嘉庆五年中举,曾任员外郎、御史、盛京礼部侍郎,热河都统等职,谥勤直。是《诗存》前有道光十六年采为弼序,后有咸丰三

  • 尚书广听录

    五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奇龄尝语其门人:“《尚书》事实乖错,如武王诰康叔、周公居洛邑、成王宁周公、周公留召公,皆并无此事。”奇龄有见于此,欲注《尚书》而未及,乃取旧时杂记编为此书,凡一百四

  • 唐诗画谱

    五卷。明黄凤池撰。黄凤池只知是徽州(今安徽西南一带)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此书刊于天启年间。书中取唐人五、六、七言绝句各五十首,绘成图谱,把原诗配于左方。此共三卷。后二卷为花鸟谱,只有画而无诗,乃是黄

  • 书经讲义

    一卷。清周嵩年撰。此书书口题“豫河客籍学堂”,大概为河南学堂课士的讲义。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讲解《全经大义》,第二章讲解《虞书》、《夏书》,第三章讲解《商书》,第四至六章,讲解《周书》。在第一章讲解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