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襄陵县志

襄陵县志

①十二卷。明宋之韩修,吕调元纂。宋之韩字敬斋,河南武安县人。出身进士,嘉靖四十四年(1565)任襄陵知县。才猷迥异,气宇渊宏,在任期间兴建设,息讼狱,政绩甚良。《襄陵县志》隆庆二年(1568)刻本。此编系续成化本而作,基本沿续旧志,仅增补了明成化至隆庆的事件和人物,同时对旧志目录加以合并,使其趋于谨严。②二十四卷。清赵懋本修,卢秉纯纂。赵懋本字舜勖,河北大兴县(今北京市大兴县)人。出身贡士,初任和顺县知县,雍正八年(1730)调襄陵任知县。在任期间,勤吏治,有才干。时经地震,以修废举坠为己任,筑城垣,修公署,补葺圣庙,增修志书,政平讼理,士民悦服。《襄陵县志》雍正十年(1732)刻本。全书二十四卷,分元、亨、利、贞四集,卷一图考,卷二星野,卷三沿革,卷四山川,卷五城郭,卷六公署,卷七学校,卷八坛壝,卷九庙祠,卷十户赋,卷十一土产,卷十二风俗,卷十三官师,卷十四人物,卷十五选举,卷十六孝义,卷十七节烈,卷十八坊表,卷十九亭楼,卷二十古迹,卷二十一仙释,卷二十二方技,卷二十三祥异,卷二十四艺文。此志系承续康熙谢国杰本而作,虽无很多长处,但对旧志删繁补缺,尚称得当。行文雅驯,可供阅览。然此志设类分目,殊为不匀。如疆域,本应为一大类,此编则为一小目,附于沿革之下;又如亭楼坊表为数甚少,又于志乘关系甚微,却独立设类,有分类过滥、大小颠倒之误。③二十四卷。清钱墉修,郝登云纂。钱墉字金溪,号秋垣,云南昆明县人。同治九年(1870)任襄陵知县。《襄陵县志》光绪七年(1881)刻本。全书二十四卷,分为沉、浸、积、郁、含、英、咀、华八集。此志大体依绳旧志,增补了雍正至光绪间各事,按旧志原分门类编修。唯设目分科无旧志滥,有所进步。

猜你喜欢

  • 庸庵集

    十四卷。元宋禧撰。宋禧初名元禧,后改名禧。字无逸,号庸庵。生卒年不详。余姚(今属浙江)人。元至正十年(1350)中浙江乡试。补繁昌教谕。明初预修《元史》,其中“外国传”自高丽以下悉出其手。书成不受职,

  • 将鉴论断

    十卷。旧题戴少望撰。别本题作戴溪撰。戴溪《宋史》有传,“戴溪字肖望,永嘉(今属浙江)人也。淳熙五年(1178),为别头省试第一,监潭州南岳庙。嘉定八年(1215),以宣奉大夫,龙图阁学士致仕。卒,赠特

  • 戚林八音合订

    四卷。明戚继光、清林碧山撰,三山蔡士泮、藤山陈也人汇辑。明朝名将戚继光本山东蓬莱人,嘉靖年间入闽平定倭祸,为便士卒学习福州话,编有《八音字音字义便览》。清代福州文士林碧山又据福州话编成《珠玉同声》。其

  • 尚书古训

    六卷。朝鲜丁若镛(1762-1836年)撰。丁若镛字美庸,一字颂甫,号茶山,又号与犹堂,罗州人,官至承旨。丁若镛为朝鲜李朝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实学派的集大成者。丁若镛一生著述多达二百余卷,总名为《与

  • 因宜堂法帖

    八卷。清姚学经辑。姚学经所刻《唐宋八大家法帖》、《晚香堂苏帖》、《白云居米帖》,多收伪书。此《因宜堂法帖》是伪书较少者。其第一卷为夏、商、周古篆。第二卷为秦、汉诏玺。第三卷为魏、晋、六朝书。第四卷为宋

  • 乙巳泗州录

    一卷。宋胡舜申撰。胡舜申绩溪(今属安徽)人。舜陟之弟,官至舒州通判。生卒年不详。宣和七年(1125),胡舜申在泗州,亲见“六贼”之一的朱勔父子往来及徽宗幸泗州事。本书即记录此事。本书与《己酉避乱录》并

  • 渐学庐丛书

    第一集十五种,七十五卷。清胡祥编。胡祥生平事迹不详。此丛书收录清代讲述边疆历史地理的著作,书前无序言,目录、编次混乱。书中所收如吴桭辰《宁古塔纪略》、沈垚《西游记金山以东释》等著作,已见于《昭代丛书》

  • 郧阳府志

    ①四十二卷,补一卷,图一卷,清刘作霖修,杨廷耀纂。刘作霖,字慰三,直隶武清(今属天津)人,举人,官郧阳知府。杨廷耀,字彤华,奉天海城(辽宁海城)人,贡士,继刘作霖任知府。府志,明嘉靖间,巡抚叶昭纂《郧

  • 弧矢算术补

    清罗士琳(详见《四元玉鉴细草》)撰。自明顾应祥《弧矢算术》(1553)收入《四库全书》以后,圆径、弧、弦矢等互求问题引起人们兴趣,多有论著面世。罗士琳以天元术为法对弧矢问题详加研究,于道光癸卯(184

  • 荒史

    六卷。明陈士元撰。陈士元事迹详见《易象钩解》。是书主要记述我国远古开天辟地史事。在九头等十纪之前,增以元始本纪,言盘古、二灵本纪,言天皇、地皇,共为十二纪,疏仡纪则至帝挚止,共为三卷。帝师、帝臣、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