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词选

词选

二卷。清张惠言(1761-1802)、张琦(1764-1833)选。张惠言原名一鸣,字皋文,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少时习经学,十四岁即为童子师。嘉庆四年(1799)进士,改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改翰林院编修。张琦,初名翊,字翰风,号宛邻,张惠言弟。嘉庆十八年(1813)举人,历知章丘、馆谷等县。张惠言是嘉庆以后流行的常州词派的创始人,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论词主张。他认为词非小道,上承风、骚,竭力提高词的文体地位,强调词作应富有内容,“意内而言外”,要体现“比兴寄托”,“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他提倡“低回要眇”的词风,对转变词坛风气有着积极影响。其词评勇于立论,但疏于考史,好言词中有政治寄托,却又每每失之穿凿附会。其词作能实践其论词主张,陈廷焯称其词“全自风骚变出”(《白雨斋词话》)。张琦工于诗词古文,尤精舆地之学,与其兄惠言齐名。著有《宛邻诗文集》、《战国策释地》等。本编选录唐宋之词。唐三家二十首,五代八家二十六首、宋三十三家七十首,共词四十四家,一百一十六首。后有附录一卷,为张惠言弟子歙人郑善长录张氏友人并张氏兄弟词九家,门人词三家,共十二家六十三首。行世之后,读者病其选择太严,名篇秀句,尚有遗落。于是张惠言外孙董毅又续选唐词四家九首、五代词六家十三首、两宋词四十二家一百首,编为《续词选》二卷,道光十年(1830)七月,张琦序而刊之。《词选》问世,谭献认为“倚声之学,由二张而始尊。”陈廷焯认为:“张氏《词选》,可称精当。识见之超,有过于竹垞十倍。古今选本,以此为最。但唐、五代、两宋词,仅取百十六首,未免太隘。”本书问世后,首持异议者为潘得舆。其《叶生书略》曰:“张氏《词选》,抗志希古,标高揭己,宏音雅调,多被排摈。五代北宋,有自昔传,非徒只句之警者,张氏亦多恝然置之。窃谓词滥觞于唐,畅于五代,而意格之闳深曲挚,则莫盛于北宋。词之有北宋,犹诗之有盛唐,至南宋则稍衰。不知唐五代为令曲,北宋则为慢词,迹变而神不变也。神之不存,迹将何属。若喻以盛唐之诗,则杜甫称李白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明其源于六朝。但言北宋而不知温韦,犹之言盛唐诗而不追踪于汉魏六朝,皆志本逐末之言,未可为典要。”总而论之,张氏矫枉过正,选择太苛,诚所不免。但虽未尽合,然诗无达诂,词亦宜然。见仁见智各有会心,未可是彼而非此。附录诸家,虽竹眠一阕,见讥于廷焯,然大体皆纯正。此书又名《茗柯词选》(张惠言词集名《茗柯词》),《宛邻书屋词选》。(张琦号苑邻,有《宛邻文集》)。通行本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世界书局铅印本,1957年中华书局聚珍本等。

猜你喜欢

  • 海裳春晓楼吟草

    一卷,《续刻》一卷。清武淑仪(生卒年不详)撰。武淑仪,字倩霞,今江苏太仓人。钱宝玙序言:“女史妙才淑德,闾里同钦针黹工。”凡诗百余首。是书为清光绪十一年(1831)刻本。

  • 绣墨轩词稿

    一卷。清俞庆曾撰。生卒年未详。俞庆曾,字吉初,浙江德清人。上元宗舜年继室。词中多寒覃通叶,又踏莎行语与水韵,菩萨蛮翻与水韵,皆失律之甚者。有光绪二十三年(1897)刊本。

  • 济阳县续志

    八卷。清解元才修,邢其谏纂。解元才,山西朔州籍,江西吉水人。出身进士,顺治四年(1647)任济阳知县,后升户部主事。邢其谏字艾高,邑人,泰昌年间贡生,官至知州,邑之耆硕。按济阳县志,创修于明成化邑令张

  • 愚虑录

    五卷。清陈伟(?-1889)撰。陈伟,字耐安,别名愚虑,诸暨人。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为俞樾之弟子。这本书是研究经义时所作的笔记,录自于甲申年(1884)至乙丑年(1889),共六年,每文之下注月日。首

  • 四益诗说

    一卷。近人廖平撰。平有《易说》已著录。廖平论六经,既有纠正谬误、创立新说之功,亦有迂妄牵强之弊,此书亦然。版本有《六绎馆丛书》本。

  • 九经学

    三卷。清王聘珍撰。聘珍字贞吾,号实斋,江西南城县人,拔贡生,阮元曾请他参订古籍。此书原题卷数八十九,此为残稿,仅有《周礼》二卷,《仪礼》一卷。似应列礼类,但前人既刻入丛书,又题曰“九经学”,所以就归入

  • 诗缉

    三十六卷。严粲(生卒年不详)撰。严粲字坦叔,邵武(今属福建)人。南宋经学家、文学家。曾任清湘令,有《诗集》一部(见《宋史·艺文志》)。《诗缉》是南宋时代较有影响的尊序派的代表作之一,与吕祖谦《吕氏家塾

  • 风流十书

    八种,八卷。不著编者姓氏。所收子目书为:《钟情丽集》一卷,玉峰道人撰;《双双传》一卷,江都禹梅金撰;《三妙传》一卷,不著撰人姓氏;《天缘奇遇》一卷,不著撰人姓氏;《娇红传》一卷,不著撰人姓氏;《三奇传

  • 春秋四传私考

    十三卷。明徐浦撰。徐浦字伯源,号台石,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嘉靖进士,官弋阳令。擢给事中。累至广西佥事。该书考订《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胡安国《春秋传》的异同,断以己意。议论较为平允。但就事

  • 续公羊墨守

    二卷。民国吴树荣(详见《续左氏膏肓》撰。该书目的在于尊崇《公羊传》,他认为,必使《公羊》之大义炳如日星,而后《春秋》笔削之微权昭回云汉;读《春秋》必通三世三统、黜杞故宋亲周王鲁之微言大义,而后始知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