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词选

词选

二卷。清张惠言(1761-1802)、张琦(1764-1833)选。张惠言原名一鸣,字皋文,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少时习经学,十四岁即为童子师。嘉庆四年(1799)进士,改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改翰林院编修。张琦,初名翊,字翰风,号宛邻,张惠言弟。嘉庆十八年(1813)举人,历知章丘、馆谷等县。张惠言是嘉庆以后流行的常州词派的创始人,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论词主张。他认为词非小道,上承风、骚,竭力提高词的文体地位,强调词作应富有内容,“意内而言外”,要体现“比兴寄托”,“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他提倡“低回要眇”的词风,对转变词坛风气有着积极影响。其词评勇于立论,但疏于考史,好言词中有政治寄托,却又每每失之穿凿附会。其词作能实践其论词主张,陈廷焯称其词“全自风骚变出”(《白雨斋词话》)。张琦工于诗词古文,尤精舆地之学,与其兄惠言齐名。著有《宛邻诗文集》、《战国策释地》等。本编选录唐宋之词。唐三家二十首,五代八家二十六首、宋三十三家七十首,共词四十四家,一百一十六首。后有附录一卷,为张惠言弟子歙人郑善长录张氏友人并张氏兄弟词九家,门人词三家,共十二家六十三首。行世之后,读者病其选择太严,名篇秀句,尚有遗落。于是张惠言外孙董毅又续选唐词四家九首、五代词六家十三首、两宋词四十二家一百首,编为《续词选》二卷,道光十年(1830)七月,张琦序而刊之。《词选》问世,谭献认为“倚声之学,由二张而始尊。”陈廷焯认为:“张氏《词选》,可称精当。识见之超,有过于竹垞十倍。古今选本,以此为最。但唐、五代、两宋词,仅取百十六首,未免太隘。”本书问世后,首持异议者为潘得舆。其《叶生书略》曰:“张氏《词选》,抗志希古,标高揭己,宏音雅调,多被排摈。五代北宋,有自昔传,非徒只句之警者,张氏亦多恝然置之。窃谓词滥觞于唐,畅于五代,而意格之闳深曲挚,则莫盛于北宋。词之有北宋,犹诗之有盛唐,至南宋则稍衰。不知唐五代为令曲,北宋则为慢词,迹变而神不变也。神之不存,迹将何属。若喻以盛唐之诗,则杜甫称李白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明其源于六朝。但言北宋而不知温韦,犹之言盛唐诗而不追踪于汉魏六朝,皆志本逐末之言,未可为典要。”总而论之,张氏矫枉过正,选择太苛,诚所不免。但虽未尽合,然诗无达诂,词亦宜然。见仁见智各有会心,未可是彼而非此。附录诸家,虽竹眠一阕,见讥于廷焯,然大体皆纯正。此书又名《茗柯词选》(张惠言词集名《茗柯词》),《宛邻书屋词选》。(张琦号苑邻,有《宛邻文集》)。通行本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世界书局铅印本,1957年中华书局聚珍本等。

猜你喜欢

  • 野古集

    三卷。明龚诩(1381-1469)撰。龚诩,字大章,江苏昆山人。父龚察,洪武中官给事中,以言事遣戍五开卫,龚诩遂隶军籍。后调守金川门。成祖时,龚诩改变姓名遁归,卖药授徒以自给。正统四年(1439),巡

  • 秋声集

    十卷。元黄镇成(1288-1362)撰。镇成字元镇。邵武(今属福建)人。被荐授江南儒学提举,未就任而卒。顾嗣立《元诗选》称原本十卷。有明洪武十一年(1378)黄钧刻本,现藏于北京图书馆。《增订四库简明

  • 古今中外音韵通例

    一卷。清胡垣撰。胡垣字紫庭,浦口(今江苏江浦县)人。是书有王先谦序,谓此书“以等韵辨方音,即方音求古韵,并欲有心人依此例广注方音,期于萃音韵之全,览古今之要”,可知胡氏欲从等韵入手阐明方音与古韵。胡氏

  • 国朝柔远记

    二十卷。清王之春(1842-?)撰。王之春,湖南清泉(今衡阳)人,字爵棠,又作芍棠,为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后裔。青年时期投身幕府,曾随曾国藩、李鸿章等征战,累官至安徽巡抚、广西巡抚。著述甚富,有《防海

  • 审定风雅遗音

    二卷。清史荣(生卒年不详)撰,清纪昀(1724-1805)审定。荣一名阙文,字汉桓,又字雪汀,自号雪汀老人。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诸生。工诗,善书法。喜读注疏,精于小学。治学不阿附前人之说。著有《风

  • 大元海运纪

    二卷。元时无撰人名氏。后为黄陂陈毅,从杭州丁氏秘抄本中录出。清乾隆修《四库全书》时也未著录。是书本为《经世大典》中“海运”一门中的内容,但《经世大典》一书久已亡佚,仅散见于《永乐大典》中。胡香农从《永

  • 逢辰记

    一卷。作者不详。记载宋大臣吕颐浩事。《四库提要》考其当为颐浩后人所作。有《永乐大典》本、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孔继涵家抄本(现藏北京图书馆)。

  • 两宋名贤小集

    三百八十卷。清陈思编,陈世隆补。陈思著有《宝刻丛编》、陈世隆著有《北轩笔记》。二人生卒及生平均不详。此编所录宋人诗集始于杨亿,终于潘音,共百五十七家。有绍定三年魏了翁序及清朱彝尊二跋。了翁序乃为《宝刻

  • 星学发轫

    十六卷。美国罗密士撰。英国骆三畏口译。熙璋、王镇贤、左庚笔述。罗密士籍里生平不详;骆三畏字敬斋,同文馆天文教习;熙璋等并同文馆中天文馆肄业生。是书凡十六卷。首二卷,论天文仪器;次六卷,论测算诸星之步位

  • 吴公教子书

    见《天玉经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