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录斋诗钞
三卷。《诗余》一卷。清韩德玉撰。韩德玉,生卒年不详,江苏长州(今苏州)人,资政韩莲洲之女,刘传祁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光绪三十四年(1908)唐县刊本。书前有礼部奏文、叶昌炽所撰写的家传、刘永诗所撰写的事略及悼亡诗并作序言。第一卷为《绣余集》,第二卷为《镜台集》,第三卷为《官阁集》。书后有其侄女韩炳蔚所写的跋语,书末还刻有“男仁和、仁骏、仁宣校字”的字样。
三卷。《诗余》一卷。清韩德玉撰。韩德玉,生卒年不详,江苏长州(今苏州)人,资政韩莲洲之女,刘传祁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光绪三十四年(1908)唐县刊本。书前有礼部奏文、叶昌炽所撰写的家传、刘永诗所撰写的事略及悼亡诗并作序言。第一卷为《绣余集》,第二卷为《镜台集》,第三卷为《官阁集》。书后有其侄女韩炳蔚所写的跋语,书末还刻有“男仁和、仁骏、仁宣校字”的字样。
十二卷。明柯潜(1423-1473)撰。柯潜,字孟时,号竹岩,福建莆田人。景泰二年(1451)进士。授修撰,官至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掌院士,教习庶吉士,李东阳皆是受业者。事迹具详《明史》本传。著有《竹
(石刻本)宋高宗御书。绍兴十四年(1144)刻石。先是绍兴十三年御书诸经,有《周易》、《尚书》、《诗经》、《左传》、《中庸》、《论语》、《孟子》,无《孝经》。至十四年七月,诏诸州以御书《孝经》刊石。今
三卷。清夏忻(1789-1871)撰。夏忻,字欣伯,其父銮,字德音,安徽当途(在马鞍山市南部)人,道光五年(1825)举人,为官婺源教谕。居京时,曾为师于白小山总宪家,恒孝廉,有耐心,曾授《诗经注疏》
二十九卷。明胡缵宗(约1521前后在世)撰。胡缵宗生平详见《嘉靖安庆府志》(辞目)。是编凡二十九卷。其中,《正德集》四卷,《嘉靖集》七卷,《鸟鼠山人小集》十六卷,《后集》二卷。其诗激昂悲壮,颇近秦声,
十二卷。清张晋礼编辑。张晋礼,生卒年不详。此书编者共收集六位女作者之作品,其中:王采苹(?-1893),字涧香,江苏太仓人。其父为王曦,无锡举人程培元之妻。清代诗人。自幼与其妹王采蘩、王采藻受书于姨母
四卷。清俞樾撰。俞樾(1821-1907)字荫甫,晚年号曲园,学者称曲园老人,浙江德清县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咸丰五年(1855年)官河南学政。因事罢职,侨居苏
三卷。清申颋(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申颋,字敬立,河北永年人,生卒年不详。明崇祯太仆寺丞申佳允之孙,申涵光之侄。申佳允著有《君子亭集》;申涵光著有《聪山集》,申涵光以杜甫为宗。申颋家学渊源深厚,工
一卷。晋京相旸撰,清马国翰辑。京相旸,晋司空裴秀门客,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隋书·经籍志》著录《春秋土地名》三卷,题“晋裴秀客京相旸等撰”,《旧唐书·经籍志》直题京相旸撰,卷数同。是书久佚,马国翰《
四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朱偓等修,陈昭谋纂。朱偓,字右佺,四川兴文人,进士,嘉庆十四年(1809)任郴州知州。陈昭谋,郴州人,曾任甘肃文县知县。郴志,肇自元代,至明代,共三修。然皆佚而无考。清康熙
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方等三昧行法》一书,卷首序称唐代已佚,宋代来华的日本僧人寂照齐有述。据此可知,智此作“有依堂别行二众,依堂之僧,一日之间,六时行道,四时坐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