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隶续

隶续

二十一卷。宋洪适撰。洪适,详见《隶释》条。洪适编撰了《隶释》以后,又陆续得了很多碑文,于是又仿照《隶释》体例,编撰成篇,名曰《隶续》。宋乾道四年(1168)先刻十卷;淳熙四年(1177)范成大又为其刻四卷;其后二年李彦颖又为增刻五卷;淳熙七年(1180)尤袤又为其刻二卷,并连其版,前后合为一书,共二十一卷,洪氏写了自跋。淳熙八年(1181),洪适把《隶释》和《隶续》合印为一书,洪氏又写了跋语。然这本合编本,世无传本。《隶释》有明万历王鹭刻本,保存完整。《隶续》则几乎佚散。朱彝尊在《曝书亭集》中说:关于《隶续》一书,范氏天一阁、曹氏古林、徐氏传是楼、含经堂所藏,只有七卷。他后来又访得琴川毛氏旧钞本,虽残缺过半,但于七卷之外,又增得一百一十七页。朱彝尊参合两家之残帙,参校成编,刻本于扬州。喻良能在跋中说:“续有得者,编为十卷;又复冥搜旁取,编成九卷”,即当时所刻实际上只有十九卷。此本第五、六卷载碑图,第七卷载碑式,第八卷又为碑图,第九、十两卷缺,第十一至二十卷载碑文,第二十一卷残缺不全。洪适的自跋,载在第二十卷尾。前后参差错乱,已非原书之旧貌。朱彝尊所说的七卷本,乃元泰定二年(1325)宁国路儒学所刻,较扬州本讹误为少,但缺损太多。清代编《四库全书》时,采用扬州本,而以泰定本详校异同。至于残缺的部分,至今无可考补。

猜你喜欢

  • 论语注参

    二卷。清赵良猷撰。良猷字竹坡,泾县(今安徽泾县)人。以文学列名庠序。是书参照汉注以来各家,除参考何氏《集解》、陆氏《释文》、邢叔明《疏》之外,还引用了韩李《笔解》、苏辙《论语拾遗》、朱子《集注》、王应

  • 王文端集

    十四卷。明王家屏(1538-1603)撰。王家屏字仲伯(一作忠伯),山西山阴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累官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卒,谥文端。家屏有《王文端奏疏》,已著录。据《明史·艺文志》记载

  • 无弦琴谱

    二卷。元仇远(1247-?)撰。仇远字近仁(或作仁父),号山村民,一号华山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咸淳年间就有诗名,与白珽并称“仇白”。元初隐居于钱塘。后出为镇江路学正。大德八年(1304)任溧

  • 华字原

    一卷。清戴姜福(生卒年不详)撰。姜福江苏昆山人,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生。是编从《说文》九千字中,择出典型的象形、指事、会意字,依据《说文》的说解,撰为总叙、虚形、人状、地势、天象、物态、奉养、治

  • 周易郑氏注笺释

    十六卷。清末曹元弼撰。曹元弼字彦三,江苏吴县人。光绪进士,官至内阁中书。此书为诠释周易郑氏注而作。作者认为郑玄注乾坤时则举尧舜周公以明君臣之义,注离卦六二时,则举文王之子发旦,以明父子之道,此与易之本

  • 鹿川田文集

    五卷。程颂万(生卒年未详)撰。程颂万字子大,号十发,湖南宁乡人。清末官湖北侯补道,入民国后不仕而卒。颂万少受诗古文法于其从兄颂藩。颂藩遗集中有与子大弟论诗文书札多通,是其事实。颂万少颖敏,年十五六时诗

  • 楚辞述注

    五卷。明来钦之(生卒年不详)撰。来钦之,字圣源,又字风季,萧山(今浙江萧山)人。原刊本扉页题“绘像楚辞”,其内容为:作者自序,陈洪绶绘屈原像及《九歌》十二图,屈原赋二十五篇目录(《九歌》、《九章》有分

  • 于谦全传

    见《于少保萃忠全传》。

  • 多识录

    九卷。清石韫玉撰。韫玉字琢堂,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乾隆庚戌进士,以第一名及第,官至按察使。该书以多识名录,盖取《论语》言诗有“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一语,书中兼及虫鱼,则从徐鼎名物图说例也。此书取材

  • 四书质言

    三卷。明牛应元撰。应元字春宇,陕西泾阳人。是编《千顷堂书目》著录。书首有万历二十年(1592)应元自序及浙江提学副使李同芳序。后有戊子马化龙跋。自序谓质言,就《胜引录》而质。凡《大学》《中庸》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