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韩诗故

韩诗故

①二卷。清沈清瑞(约1742-约1785)撰。沈清瑞初名沅南,字吉人,号芷生,江苏长洲(今苏州市)人,沈起凤之弟。生卒年均不详。乾隆五十二年(1787)进士。少年颖慧,有小鸿博之誉。工诗文,善散曲,年未四十岁卒。著有《沈氏群峰集》、《孟子逸语》、《史记补注》、《樱桃花下银箫谱》、《韩诗故》等。是书盖以韩诗之学,绝于唐代。故其断章畸句,往往散见群书。浚仪王氏《诗考》所采己略备。因取经文字句与毛异者,皆为详注,所引之书,即条注句下。其有考证别书或参己见者,则加“案”字。凡王氏之缺者补之,讹者厘之,其余所摭内传之文及章句未详何属者,别载卷末。是书初有嘉庆元年刊沈氏群峰集本,后又有道光间刊本,光绪五年重刊本。② 二卷。汉韩婴撰,清马国翰辑。据《汉书·艺文志》,《韩诗故》原有三十六卷,另外还有《韩诗内传》四卷,《韩诗外传》六卷,《韩诗说》四十一卷,而《隋志》称有《韩诗》(薛氏章句)二十二卷,《唐志》则称有《韩诗》(卜商序韩婴注)二十二卷,主要也是薛氏章句。由于当时定《五经正义》时,专以毛诗郑笺为本,韩诗虽在,被弃之不用,到宋元时期韩诗就基本失传了,只遗留下《韩诗外传》十篇。由于时代久远,资料佚失,马国翰此书所辑内容有限,且主要辑自《经典释文》。书中引述的部分内容难以确证为韩诗。如引用“雨无其极,伤我稼穑”一句,清陈乔枞认为,“孔氏作《正义》时,韩诗尚存。若《韩诗》作‘雨无极’,且篇首多‘雨无其极’二句。《正义》何得无一语及之?”说明此书有些引证尚需推敲。此书现存版本为嫏嬛馆补校本。

猜你喜欢

  • 十经文字通正书

    十四卷。清钱坫(1744-1806)撰。钱坫字献之,号十兰,又号篆秋生,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经学家、书法家,钱大昕兄之子,钱塘之弟。乾隆副贡,官陕西乾州、直隶州州判。钱坫曾游关中,为毕沅幕宾,与

  • 王右丞集笺注

    二十八卷。《附录》二卷。唐王维(699-759)撰,清赵殿成(1683-1756)笺注。赵殿成字武韩,一作松谷,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平详见《画学秘诀》辞目。王维集旧有顾起经分类注本,但诗注不及文。

  • 学诗缺疑

    二卷。清刘青芝撰。青芝字芳草,襄阳(今河南襄城)人,生卒年不详。雍正丁未进士,选庶吉士,未散馆卒。该书卷首有雍正辛亥作者自识,其书大旨尊诗序,兼取毛传郑笺及苏辙诗传,而驳朱熹诗集传。书中多引旧说,凡所

  • 芙蓉集

    十七卷。清宗元鼎(1620-1698)撰。宗元鼎,字定九,号梅岑,别号小香居士,江苏江都人。七岁咏梅,为前辈所赏。酷爱梅花,堂前有古梅一株,时人称为宗郎梅。家贫,躬耕而食。后隐于东原城东数十里的宜陵南

  • 雅乐考

    二十卷。明韦焕(生卒年不详)撰。韦焕为常熟人,嘉靖年间官任福建仙游县教谕。是书杂引前代论乐之事,抄录成篇。前三卷题为《经书》,都是引六经中言乐之文,《论语》、《孟子》中言乐之文也详为记载。而对《左传》

  • 依归草初刻

    十卷。《二刻》。二卷。《遗文》,一卷。清张符骧(1663-1727)撰。张符骧字良御,号海房。海陵(今江苏泰州)人,康熙进士。官庶吉士,太史。学识渊博,对诗学功力尤深。生平笃信程朱学说。著有《依归草》

  • 石屋诗钞

    八卷。补钞一卷。清魏麐徵(约1682年前后在世)撰。魏麐徵,字苍石,江苏溧阳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六年(1667)进士,官至邵武府知府。此集第一卷与第八卷与其他六卷排目不同,其总题为《杂诗》。其他六卷分

  • 周礼会通

    六卷。清胡翘元撰。翘元系江西乐平县(今属江西)人,乾隆辛巳(1761)进士,官至山东学政。事迹具《江西通志》本传。书凡六卷,天、地、春、夏、秋五官及《考工记》各为一卷。每卷之前,均有总论,对叙官次第发

  • 今白华堂诗集

    十三卷。首二卷。清童槐(生卒年不详)撰。童槐字晋三,一字树眉,号萼君。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庆进士,官至通政使副使。熟谙当代典章,四明文献。工书。著有《今白华堂集》、《今白华堂诗录》、《补雅》、《过

  • 游南岳记

    ①一种,清金之俊撰。金之俊(1593-1670),字岂凡,又字彦章,号息斋。明万历进士,官至兵部侍郎,明亡,降清,仍任原官。曾疏请下蠲租诏安抚民心,并荐明官丁启睿等多人。顺治二年(1645),条陈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