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韵法横图

韵法横图

一卷。明末李世泽撰。李氏字嘉绍,上元(今南京市江宁县)人。如真先生(李登)之子。是书初名《切韵射标》,梅膺祚取之与《韵法直图》相配,改称《韵法横图》,附刻于《字汇》后。梅氏序云:“是为李嘉绍氏所作者也,曷为而有是作也?等韵自音和门而下,其法繁,其旨秘,人每惮其难而弃之。曰:吾取青紫,奚藉是哉!故世有穷经皓首之儒,而反切莫知,敝相仍也。嘉绍氏以四例该等韵之十三门。褫其繁以就于简,阐其秘以趋于明,令人易知易能,不有功于后学哉!……余先是得《韵法直图》,其字从上而下也;是图横列,则以‘横’名,一直一横,互相吻合,犹《易·卦》然,先天后天,其图不同而理同也。韵法二图,盖仿诸此。”此书正图横列三十六字母,但端组与知组、帮组与非组,精组与照组俱相并,实为二十三行,与《四声等子》相同。纵列韵部,并分别注明各韵的呼类。纵横交会处列所切之字。平上去入四个调类分别列图,平、上、去分别各列二图,入声列一图。平上去韵多,一图排不下,所以各列二图,如平一终于“皆”韵,平二始于“瓜”韵。分列二图并不是平上去各分两个调类。本书分四十二个韵系,包括入声韵十六部。每韵皆注明呼类,呼的名称较《韵法直图》少“咬齿呼”、“舌向上呼”,其余相同。在分韵列字上,《横图》与《直图》略有不同,如“崩烹”等字。《直图》列于觥韵,是读为〔uη〕,而《横图》列在庚韵,则是读为〔η〕。在声母方面,此图还保存全浊声母,但从李氏于图后注“词,思浊”、“详,襄浊”等语看来,表明实际语音中全浊音已消失,所以才特别加以强调。声调分平上去入,平声不分阴阳。此书李氏所以称为《切韵射标》,是由于他所创立的求切音之法名“标射切韵法”。关于此法,李氏在谱后曾加以说明,他说:“右谱为切韵(案指拼切字音)而作也,名曰‘标射切韵法’。盖射者先立标的,然后可指而射焉。谱内最上一列三十六字,皆标也。今以两字切一字,上字作标,下字作箭,如‘德红切’,先审‘德’字在入声内与‘革’字同韵,便在‘革’字横列内寻看顶上是‘端’字,即定‘端’为标矣。次审‘红’字在平声内与‘公’字同韵,便在‘公’字横列内看端标下,乃是‘东’字是也。”这是李氏所列“正法”,实即音和切法。他又恐“箭到遇空,即不空而于意未安”,于是又立“隔标”、“隔列”、“浊声”等三活法,试图解决类隔切问题。“三活法”说明李氏分韵列字与实际语音有矛盾,所以要到不同声类、不同韵类、不同调类里去寻求字音。赵荫棠《等韵源流》斥李氏“骑古今南北之墙”,所以才“弄出三活法的怪状”,认为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是书除附刻于《字汇》后之外,尚有《青照堂丛书》本(名《切韵射标》)。

猜你喜欢

  • 肯綮录

    一卷。北宋赵叔向(?一1127)撰。赵叔向号西隐野人,一作西隐老人,籍贯及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为魏王赵廷美玄孙。金人攻破北宋首都汴京,潜出至京西。金人退,引众屯青城,入至都堂,叱王时雍等速归政,置救驾

  • 蕉窗九录

    无卷数。旧本题明项元汴(1525-1590)撰。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山人。秀水(今属浙江省)人。项元汴工绘画,尤精于鉴赏。其所藏法书、名画,极一时之盛,以天籁阁项墨林印记识之。万历间卒。著有《蕉窗九录

  • 针灸素难要旨

    见《针灸节要》。

  • 半江集

    十五卷。明赵宽(1457-1505)撰。赵宽,字栗夫,号半江,吴江(今江苏吴江县)人。明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第一,历刑部郎中、浙江提学副使,终广东按察史。著有《半江集》。此集在明正德间有王思诚刻

  • 月令章句

    四卷。汉蔡邕(133-192)撰。叶德辉(详见《礼记郑注正字考》)辑。蔡邕,字伯嗜,东汉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蔡邕好辞章、天文、算术,能画,善鼓琴。建宁中拜郎中,奏定六经文字,咸为后学取正。以应诏

  • 橡村集

    四卷。清朱缃(1670-1707)撰。朱缃,字子青,号橡村。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康熙年间候补主事。曾学诗于王士祯,所作诗文合乎法度。朱缃早年夭逝,故其诗骨格未成。本集分四卷:《风香集》、《吴船书屋集

  • 禹贡图说

    四卷。清周之翰撰。周之翰字翙廷,湖北广济人,诸生。本书是周之翰为授徒而作,不依经文,专门解说地理,所说凡冀州二十六条,兖州九条,青州十一条,徐州十四条,扬州八条、荆州十四条,豫州十五条,梁州二十条,雍

  • 易义致用说

    一卷。清秦东来撰。秦东来字旭堂。寿阳人。作者认为,专言理而最切于用者,当首推六十四卦之大象。因此书中于每卦之后都有一“以”字,即用的意思。使用这个用字的人,或者是先王大人,或者是后与士,而更多的是君子

  • 万象一原

    九卷。清夏鸾翔(详见《方圆术图解》)撰。《万象一原》是在明安图、项名达、戴煦、徐有壬、李善兰《代微积拾级》成果的基础之上,对于开方、对数、一次、二次曲线等各类问题给出了一百三十多个公式,其中夏氏自创的

  • 广东财政说明书

    十六卷。清广东清理财政局编。是书卷一有凡例、总说、岁入门类目。全省入款总表,卷二,卷三为田赋上下,卷四为盐课税厘,卷五为关税,卷六为土药税,卷七为正杂各税及捐输、官业收入,卷八为杂收入,卷九为“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