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鹿城诗集

鹿城诗集

十卷。明梁伯龙撰。生卒年未详。梁伯龙,字辰鱼,江苏昆山人。其套数小令集名《江东白苧》。今有汲古阁刻本传世。又谱西施故事为传奇。时同邑魏良辅能喉转音声,始变弋阳海盐故调为昆腔。伯龙乃填《浣溪记》付之。同时又有陆九畴、郑思笠、戴梅川辈,更选唱和,雅辞丽韵,流播人间。至今言歌词无不推昆腔,实伯龙作之始。故其诗独罕传于世。有《远游稿》己佚。此编以古今体类次,首卷有《鼓吹曲》、《横吹曲》、《相和歌辞》、《清商歌辞》、《子夜曲》、《舞曲歌辞》、《四时白苧舞歌》、《琴曲歌词》标目,或正言以明志,或婉语而引情,非世所常。其高者极声音之奥,穷造化之奇;其浅者不过略能骈赡而已。屠纬真序之曰:身有八尺之躯,而家无百亩之产。入媚其妻子而出傲于王侯。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亦称伯龙风流自赏,修髯美姿容,身长八尺,为词家所宗。艳曲清词,流播戚里。伯龙盖以韦布终其身。故纬真辈之言如此。集中篇什,如七古《松云歌》、《五台山歌》、《破瓢诗》、《落魄公子夜阑曲》、《双头莲叶歌》最为出色,律绝次之,古乐府则独具体格。伯龙顾曲名堂,不能自己,诗为其余艺。然在曲家中仍如凤毛麟角,不可多见。有明万历刻本。另外还存有抄本一部,二十八卷,分装为四册。首册扇页上钤有“古吴梁氏”、“晓峰鉴藏”和“金星轺藏书记”等印章。这很可能是梁氏后裔抄录的,后来经清代著名藏书家金檀(字星轺)的文瑞楼所收藏。《文瑞楼书目》著录有此本“四册。传抄未刻本。”集前有三篇序文,即嘉靖三十七年(1558)中夏既望衡山文征明《梁伯龙诗序》,隆庆六年(1572)季秋南京大理寺卿琅琊王世贞《梁伯龙乐府序》及万历十年(1582)东海友人屠隆《梁伯龙鹿城集序》。王、屠二序也分别收录于《弇州山人四部续稿》卷四十和《白榆集》卷二中。从三序写作时间相隔二十四年之久,以及序中内容观之,《鹿城诗集》大概是梁氏生前几部诗作的合编。有明万历刻本。

猜你喜欢

  • 钝翁前后类稿

    一百十八卷。清汪琬(1624-1691)撰。汪琬,字苕文,号钝翁,又号尧峰,长州(江苏苏州)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官至户部主事、刑部郎中。后因病辞官归家。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

  • 韵法本俗

    一卷。清丁恺曾撰。恺曾字萼亭,日照(今山东日照县)人。雍正间拔贡。尚撰《望奎楼诗文集》、《说书偶笔》、《西海徵》等。是书分四目:曰四声七音、曰反切之法、曰合声、曰诗韵通转。其名曰“本俗”者,以“本”者

  • 仪礼古今文疏义

    十七卷。清胡承珙(详见《毛诗后笺》)撰。是书分条列举郑注所载古今异文,引用《说文》诸书来证明其正假,义据闳深,辨订精晰,得其大通。书前有自序,称“墨守郑学,鬯厥指归”,其宗旨已大略可见。其所举郑注略例

  • 四书考辑要

    二十卷。清陈宏谋辑。陈宏谋字汝咨,号榕门,广西临桂(今广西临桂)人。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致仕加太子太傅,谥文恭。是书系其长孙兰助其完成,先将坊间四书旧本详加参核,辑其要略,增以注释,有疑异者伸以

  • 福建版本志

    八卷。撰者不详。卷一总考、卷二经、卷三史、卷四子、卷五集、卷六丛书、卷七补遗、卷八附录。附录《建阳县治书版考》、《建阳书坊书版考》,登列所刊各种书之名。有民国间福建通志抽印本。

  • 历代史表

    五十三卷。清万斯同撰。十七史自《后汉书》以下,只有《新唐书》有表,其余皆缺,故作者予以一补撰。以《史纪》、《汉书》的体例为参考,作诸王世表、外戚侯表、外戚诸王世表、异姓诸王世表、将相大臣及九卿年表;仿

  • 论孟语录

    四卷。明黄汝亨撰。是书附于《空山击碎》之后,但主旨不同,汝亨门人王尔谏并刊之。首有汝亨自序,为汝亨校士江西时所作,系为举业家说法。然明人制艺,其上者多能发挥书义,讲家每引之以诂经。汝亨是书不无精粹,如

  • 禹贡指掌

    一卷。清关涵撰。本书在孔颖达疏和蔡沈集传之外,还兼采吴棫、吕祖谦、黄度、林之奇、陈经、胡士行、陈大猷、金履祥、吴澄、陈砾、董鼎、薛季宣、黄镇成、陈师凯、傅寅、程大昌诸家之说,以及其他一些有关记载,互相

  • 月令明义

    四卷。明黄道周(1585-1646)撰。道周字幼玄,螭若、细遵,号石斋,又螭,福建漳浦人。天启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即以终养归。崇祯初年官为右中台,因上疏救钱龙锡而降调。又上疏语刺大学士周延儒、温体仁

  • 韩诗翼要

    一卷。汉代侯芭撰。清代马国翰辑。据《汉书·杨雄传》和《艺文类聚》,侯芭是河北钜鹿县人,著名词赋家杨雄弟子,杨雄去世后曾为之起坟守孝三年。《隋书·经籍志》称《韩诗翼要》十卷,侯包撰,《诗正义》引作侯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