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三法

三法

①对疾病初、中、末三个阶段的处理方法。出王好古《三法五治论》。谓疾病初期感邪方浅,正气未伤,以攻邪为主,用药宜峻猛;中期邪正交争,养正祛邪兼顾,用药宜缓疾得中;末期邪虽未尽,但正气已虚,应宜养正为主,使正胜邪却。②指汗、吐、下三种治法。金·张子和对三法有丰富的经验,后人称为攻下派。三法中,尤以汗、下两法实用意义较大。

猜你喜欢

  • 发枯

    病证名。出《灵枢·经脉》。多由肝肾血虚,阴血不能濡养毛发所致。其证毛发枯燥不润泽。治宜滋阴养血,佐以清热。内服四物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

  • 鹌子嘴

    见《山东中药》。为老鹳草之别名,详该条。

  • 臭烟

    见《闽南民间草药》。为野烟叶之别名,详该条。

  • 精宫

    经穴别名。《医学入门》:“精宫,专主梦遗,十四椎下各开3寸。”所指即志室穴。

  • 痞结

    病证名。出《婴童百问》。指小儿脘部痞满结痛,多因热邪蕴于胸膈,与胃脘留饮相搏,致脏腑不得宣通,营卫运行不畅所致。临床表现为心下脘腹满而坚,按之啼哭,乳食减少,身热,大便不通等,治宜疏利大便,破结散气为

  • 肾虚五更泄泻

    证名。又称脾肾泄、肾泄。指真阳不足,肾经虚寒不能闭藏所致的晨泄。《症因脉治·肾虚五更泄泻》:“肾虚泻之症,每至五更,即连次而泻,或当脐作痛,痛连腰背,腹冷膝冷。”脉多细小虚软,或浮大。治宜补肾益元,可

  • 龟板丸

    《妇科玉尺》卷一方。龟板(醋炙)、黄芩、白芍药、椿根白皮各一两,黄柏(蜜炙)三钱。为末,炼蜜为丸,淡醋汤送下。治素日瘦弱,阴虚火旺发热,月经过多不止者。

  • 紧唇疮

    出《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五。即小儿紧唇。详该条。

  • 红中微黄滑舌

    舌红中有微黄滑苔。为外邪入里化热,宜解表清里,或温病由气分转营分,宜透营转气。若舌干燥,则为腑实之象,宜通腑泄热(见《伤寒舌鉴》)。

  • 王氏医案

    书名。清·王士雄撰。分正续编,正编2卷,原名《回春录》;续篇8卷,原名《仁术志》。约成书于1843年。全书详述作者对温热病、杂病等治疗验案。不分门类,每证自成一案。王氏论病,溯因辨证,处方强调随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