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上气

上气

①指人体上部之气,包括心、肺之气。《灵枢·口问》“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大惑论》:“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②指气逆壅上的症候。多由外感六淫,痰气凝结,肺道壅塞所致。《诸病源候论·咳嗽上气候》:“肺主气,气有余则喘咳上气,此为邪搏于气,气壅不得宣发,是为有余,故咳嗽而上气也。其状喘咳上气,多涕唾而面目胕肿,气逆也。”《济生方·喘》:“亦有痰停胃脘,痰与气搏,肺道壅塞,亦令人上气。”《证治准绳·杂病》:“上气者,盖气上而不下,升而不降,痞满膈中气道奔迫,喘息有音者是也。”以宣肺祛邪,降气化痰为主。参见喘证各条。

猜你喜欢

  • 紫舌胀

    病名。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由风毒邪热搏于血气而发。《医宗金鉴》卷六十六:“紫色胀属心经火,热甚血壅肿硬疼,舌肿满口宜针刺,血色紫重色红轻。”症见其舌紫胀肿满,疼痛强硬不语,心中烦闷等。治宜清心凉血

  • 古萸连丸

    见《医学入门》卷六。即左金丸,见该条。

  • 心脾两虚

    指心脾两脏气血虚弱的病变。主要证候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食少、便溏、倦怠乏力、或见崩漏、便血、皮下出血、舌淡,脉细弱。可见于贫血、紫癜、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症。治宜补气摄血。

  • 伤寒论翼

    书名。2卷。清·柯琴撰于1674年。作者对前人编集、校注、整理《伤寒论》持有异议,认为“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六经中各有伤寒,非伤寒中独有六经也”。本此,柯氏于上卷列论伤寒大法、六经、合

  • 屈骨

    即曲骨。《千金要方》曲骨作屈骨。

  • 赵处仁

    【介绍】:见赵道震条。

  • 丹溪喉闭丸

    见《串雅内编》卷三。即巴霜顶,见该条。

  • 虫兽伤

    病因的一类。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包括虫兽等各类动物致人的伤害,如蛇伤、犬咬伤、昆虫螫刺伤等。

  • 大肠筋

    推拿穴位名。见《幼科推拿秘书》。即大肠经。见该条。

  • 麻癞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由毒留胃腑所致。初起遍体生疮如疥癣,瘙痒难忍,日久手足顽痹不仁。相当于结核型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