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法之一。用清心火、利小便药物治疗心火炽盛的方法。如心热移于小肠,症见口渴面赤、口舌生疮,小便赤涩或溲时热痛,用栀子、连翘、木通、通草、甘草梢或导赤散等。
足背。同足跗。
①疝之别称。出《奇效良方》卷四十七。详疝条。②即奔豚。以其因气上冲而发。故名奔豚气。详奔豚条。
出《开宝本草》。为落葵之别名,详该条。
南宋宫廷御用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鹿鞭、海狗鞭、蛤蚧、海马、广狗鞭、鹿茸、人参、青花桂、沉香、龙骨、阳起石、覆盆子、补骨脂、桑螵蛸、菟丝子饼、远志、淫羊藿、蛇床子、牛膝、川椒、白芍、当归、冬术、茯
出《说文》。为苹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又名丹毒发疽。多因服丹石之类药物所致。发于背,初起细癗无数,形如汤火所伤,赤晕延开,烦渴思饮。治宜内服黄连消毒饮,兼服国志膏,或六味地黄汤徐饮;外用生牛肉薄片贴之,或香油调青
【介绍】:参见余午亭条。
出《本草图经》。为云实之别名,详该条。
医论著作。4卷。清·梁玉瑜传,陶保廉录。以陶问梁答形式讲述医理,共54条。内容有望闻问切及各种脉象之区别;虚损证治,尤详于吐血、衄血病源及其辨证施治;喉科证治、真假绝症之鉴别及十二经温凉补泻药物;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