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世医得效方

世医得效方

方书名。19卷(《四库全书》本末附《千金方养生书》1卷,共20卷)。元·危亦林撰。刊于1345年。本书作者根据其五世家传医方编写而成。书中按元代医学十三科的顺序。分别记述内、外、妇、儿、五官伤科等各类疾病的脉病证治。作者对于疾病分类较细。所采历代及家传诸方,不仅数量较多,且多本自经验习用之法,有一定参考价值。对骨伤科病症的治疗,尤有较多的发挥。解放后有排印本。

猜你喜欢

  • 一口血

    ①见《四川中药志》。为水八角之别名。②见《四川中药志》。为草血竭之别名。③见《分类草药性》。为红白二丸之别名。各详该条。

  • 七怪脉

    亦称七死脉。危重病出现的特殊脉象。即釜沸脉、鱼翔脉、弹石脉、解索脉、屋漏脉、虾游脉、雀啄脉七种。详各条。

  • 圆红散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二十号损象方。炙没药、降香各三钱,细辛四钱,桃仁、延胡索、白蒺藜各一两。为末,每服一钱,紫荆皮煎汤送下。治痧症血郁不散。

  • 推粪虫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蜣螂之别名,详该条。

  • 戽斗藤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粪箕笃之别名,详该条。

  • 树莓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托盘之别名,详该条。

  • 宣露

    肾疳五证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详牙疳条。

  • 气散腹胀

    病证名。指真气耗散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气散腹胀之症,时胀时退,气怯,言微,目慢神清,静则稍减,动则胀急。”多因劳累太过,中气受伤,或久病缠绵,元气受损,真气散乱所致。治宜补气敛气为主。气怯

  • 保冲大夫

    元代医官职称。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正五品。

  • 肠红

    证名。见《鸡鸣录·后阴病》。指大便出血。可因湿毒瘀热留注大肠或脾阳不振,统摄失司所致。湿蒸热毒,多见下血鲜红;瘀热留注,多见血块紫殷。治宜清热化湿,和营消瘀,选用地榆散、芍药汤等方。脾失统摄,多见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