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丛桂偶记

丛桂偶记

医话著作。2卷。日本原昌克撰。刊于1800年。此书论述伤寒、中风、梅毒、水肿乳痈、怪产、痘疮、食菌中毒杂病证治数十则。并对蛊病之症状、病因,以及曼陀罗花黄龙汤牛黄清心丸等方药,亦予详尽考证。指出:“广东人参”实系止血药三七。作者在阐析毒药疗疾之理、介绍张仲景扁鹊传记之时,对仲景任长沙太守一事提出质疑。书成于作者书斋丛桂亭,故名。

猜你喜欢

  • 发耳

    病名。多由热毒邪火上炎所致。《疮疡经验全书》卷二:“其疮生于耳边,又名热毒发疽。五六月间,渐长如蜂窠,皮紫者亦热,诸处如火烧,痛不可忍,十日可刺。”治宜泻火解毒、清热消肿。可选用仙方活命饮、普济消毒饮

  • 山鸡茶

    见《陆川本草》。为九节茶之别名,详该条。

  • 星月翳蚀

    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风轮生白翳,状如大星,星中有一孔,宛若锥钻,甚者如新月,月上亦有一痕,俨指甲深掐,故曰星月翳蚀,凝脂症之小者。”详凝脂翳条。

  • 猪腰子

    见《医学入门》。即猪肾,详该条。

  • 栎子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橡实之别名,详该条。

  • 皮肤针疗法

    又称皮刺疗法、小儿针疗法。是指用皮肤针刺激机体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多针、浅刺及刺激面广的特点。因所用的针具不同,又分别有“七星针疗法”、“梅花针疗法”、“滚刺疗法”等名称。临床操作时,选定适宜针

  • 阳水肿

    病证名。肿满之一。属热实,多由患儿体质尚实,湿热内郁,水道阻塞,水气泛滥,外攻肌表而成。《幼幼集成》:“阳水肿,身热,大便秘,小便赤涩,烦躁口渴,以五皮汤作煎送沆瀣丹微下之。”但必须量儿大小,根据病情

  • 痱子草

    ①见《安徽中草药》。为石香薷之别名。②见《分类草药性》。为石荠苧之别名。各详该条。

  • 目风泪出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廿八:“若被风邪伤肝,肝气不足,故令目泪出。”即迎风流泪,详该条。

  • 桑根白皮

    出《神农本草经》。即桑白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