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后期证型之一。多因先天不足,早婚,分娩次数多,或房室不节,损伤肾气,精亏血少,冲任不足,胞宫不能按时满溢所致。症见经期错后,血量较少,头晕耳鸣,腰膝痠软等。宜补肾养阴。用固阴煎(《景岳全书》:熟地
病名。八痢之一。又名瀼痢。为突然暴冷而致的痢疾。其特征为小腹胀痛,赤白胨下等。治宜散寒止痢。用芍药汤加减。
证名。指正气极虚之时,反见实证的假象。如内脏气血不足,运化无力,而出现腹满、腹胀、腹痛、脉弦等类似实证的现象。《景岳全书·传忠录》:“至虚之病,反见盛势。……如病起七情,或饥饱劳倦,或酒色所伤,或先天
①经穴名。代号RN23。出《灵枢·刺节真邪》。别名本池、舌本。属任脉。阴维、任脉之会。位于结喉上方,当舌骨上缘凹陷处。(《千金要方》)。另说“在颔下,结喉上,舌本下。”(《针灸甲乙经》)。“颈下结喉上
同清金,详该条。
《证治准绳》卷二方。黄芪(去芦)、当归(酒洗)、川芎、麻黄(去根节)、甘草(生用)、芍药、人参(去芦)、***(蜜炒)各一两,乳香(另研)、没药(另研)各五钱,陈皮一两。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
【介绍】:清代文人兼医生。字载韩,号绎庵,又号琢崖,晚年自称胥山老人。长于诗文,兼通医学。在医学方面,辑有《医林指月》(丛书名。共收集十二种医书,刊于1767年,并校注《慎斋遗书》刊于1949年)。
【介绍】:见欧阳植条。
经穴名。代号BL37。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大腿的后面,臀下横纹之中点直下6寸处。另说在承扶下3寸(《针灸大成》);或5.3寸(《针灸集成》)。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外侧为
古刺法名。九刺之一。《灵枢·官针》:“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是指浅刺皮下血络的针刺方法,三棱针及皮肤针的刺法均属此。以其刺及络脉,故名络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