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案著作。上、下两篇。宋·钱乙原作,近人张山雷疏注,何光华参补。本书先由张山雷氏将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所录的儿科医案23则及医案中所用的方剂加以注释,后由何光华氏补入万全、缪仲醇、江瓘、喻昌等人
病名。指霍乱由湿气太盛,伤及中州所致者。《症因脉治·霍乱》:“湿气霍乱之症,既非饮食所伤,无七情恼怒,但因时令湿淫之气,一旦挥霍撩乱,吐泻水饮。”脉沉伏,或濡软。治用五苓散、平胃散、正气散加青藿香等。
八会穴之一。《难经·四十五难》:“筋会阳陵泉。”阳陵泉属于胆经穴,胆与肝相表里,肝主筋。故称筋会。凡筋肉拘急或弛缓不收等症,皆可酌情取用。
医方著作。1卷。明·彭用光撰。刊于1549年。首为养真论、居家论、保调论、饮食论、男女论、戒攻补等六篇医论。以下分为延年益寿、事亲、种子、妇人小儿及头痛、面、鼻、耳、眼目、心痛、腰痛等45门,录各科医
古典气功专著,一般认为系晚唐人作品。《云笈七签》中务成子注本分三十六章,七言韵文427句,计2986字。本书结合了五脏六腑,百脉关窍皆有神的思想,根据其功能、部位、虚拟的色、气、形象、譬喻、五行位等方
见《温病条辨》卷一。即加减玉女煎,见该条。
见瘟疫传症汇编条。
【介绍】:即真德秀。见该条。
病证名。亦名妊娠吐酸。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吞酸多因脾虚肝旺,伤于饮食,不得传化。有寒热之分:寒者,由脾胃不和,饮食太过,胃脘填塞,脾气不运而致,宜温养脾胃,用六君子汤加吴萸;热者,由于肝气郁滞,
小儿各种呕吐病证的总称,历代医家分类不一:①《活幼心书》诸吐有冷吐、热吐、积吐、伤风嗽吐、伤乳吐。②《幼科全书》:有物无声曰吐,有声无物曰呕,有声有物曰呕吐。其证有三:有寒、有热、有食积伤。③《幼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