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六经病之一。多因邪传少阴,心肾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所致。本病特征是脉微细,但欲寐,四肢逆冷,下利清谷,甚至汗出亡阳等。《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注解伤寒论》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河内(今河南省)人。曾任尚药奉御。
病证名。麻毒炽盛,内陷营血而夹瘀斑的证候。清·马之骥《疹科纂要》:“麻疹不出,忽发红点者,名为夹斑。”由肺、胃同时受麻毒热蒸所致。症见恶寒,壮热,喷嚏流涕,腮红眼赤,咳嗽气急,继则全身既可见碍手的颗粒
医方著作。13卷(包括卷首1卷。余12卷又分上、下,实有25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本书在《医方考》及《医方集解》的基础上选录古今成方1180余首。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1~12将方剂
见《中药材手册》。为石决明之别名,详该条。
药物学著作。明·滕弘辑于15世纪末。10卷。此书分草、木、果、谷、菜、玉石、人、兽、禽、虫鱼十部,载药958味,分述诸药性味、功效及采集,内容多辑自《证类本草》及金元诸家本草。现有1617年刻本。
指四季当令之风。《灵枢·论勇》:“春青风(一作温风),夏阳风,秋凉风,冬寒风,凡此四时之风者,其所病各不同形。”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岩白菜之别名,详该条。
上古时代巫医,相传为帝尧之臣。
【介绍】:见唐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