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黄帝明堂偃人图条。
间接灸之一。指艾炷与穴位皮肤之间隔以药饼的灸法。亦称药饼灸。药饼通常用辛温芳香药物制成。具有行气活血,温阳祛寒的作用。常用的有椒饼灸,附饼灸,豉饼灸等。详各该条。
见福建省晋江专区民卫组《中草药手册》。为费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药物学大成》。为番泻叶之简称,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冲门。见该条。
病证名。指阴虚火旺犯肺所致的气喘。《症因脉治·喘症论》:“内火喘逆之因:内而欲心妄动,外而起居如惊,五志厥阳之火,时动于中,煎熬真阴,精竭血燥,内火刑金,肺气焦满而喘逆作矣。”症见喘逆自汗,五心烦热,
见《本草纲目》。为无患子之别名,详该条。
自汗证之一。《证治汇补·汗病章》:“脾虚自汗,倦怠少食。”《医宗必读·汗》:“脾虚者壮其中气,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参见自汗条。
即螳螂子。又作妬乳。各详该条。
病证名。惊风入肺而兼抽搐者。出《小儿药证直诀》。详惊涎入肺条。